第九章 跑路

    第九章 跑路 (第3/3页)

站身旁的侯敦一。

    不过他也是问道于盲,这人耳朵不比他好使,海面无风能起三尺浪,喊话人嗓门再大也压不过海浪声,“大人,这距离谁听得到,估计也就是骂咱们不仁不义呗,还能有啥?”

    追兵大概也知晓对面听不真切,片刻后停止做无用功,并降速转帆,王轶观察片刻,知晓今天的跑路大业已基本成功,对方这是打算回撤呢:“不用管他们,说说你,如果我把这船交给你,有没有信心带好?”

    虽然他在一段时期之内都会拿这艘福船当成坐船,上面没船长也出不了大问题,可编制空着总不是个事儿,还不如提早发下去,也好激发他人的卖命热情。

    幸福来得太突然,明显让侯敦一打一咯愣,大概没想到好事儿竟然能落自个头上,王轶事先可并没跟他通过气。不过谁不想升官发财出人头地,否则谁没事儿整天过这刀口舔血的日子,闻言自是大喜过望:

    “大人放心,属下定不负大人厚望。”有没有信心另说,先把位子拿到手才是正确做法。

    “别高兴太早,事先说好,如果不合适,你趁早请辞,否则让我撵下去面子上都不好看…”

    两人说话间,追兵大部分都已掉头回返,跑路船只上士卒的欢呼声久久不能散去,之前一路逃窜绷紧的神经终于可以松弛下来,而以水手划桨作为动力的桨撸船速度更是突然间降低一大截—帆船能借风势,他们可就纯粹的体力劳动了,虽然水手从来都是分两班协作,可也顶不住长时间高强度爆发。

    “传令大家把速度降下来,收拢队形,既然用不着去投胎,那咱就慢慢赶路,再着各船捕盗都来本大人坐船商量后续事宜。”王轶与人喊一句吩咐道,十四艘未经合练的战船,还大小形制不一,给人撵兔子自然跑的有些散。

    四姑娘闻言取出五色令旗,站在艉楼顶层来回挥舞与其他船只进行联系,紧接各船只相继应旗,并向王轶坐船进行靠拢,等船队基本猬集到一起,其人又拿过唢呐,吹起了掌号笛—意思是让各船捕盗前来议事。

    明代时期的战场通信非常麻烦,有旗帜、灯光、鼓令、金声等,某些高级将领仅指挥用旗就超过五百面,不过海上通信稍有不同,船只相互间距离过远,海浪声又天然对各种声音产生干扰,所以白天多用旗帜与鼓令,夜晚使不同颜色的灯光,当船队规模较小时才有金声的用武之地。

    只别看已经够麻烦,但令旗在如今所能表达意思却十分有限,远不如后世常用的旗语,那个能对整段话进行翻译,王轶打算有功夫了也整出一个,否则哪天发达了手底下数百条船共进退,再让小船载着通信员前去联络不就扯大了。

    而为让各捕盗尽快汇合,船队有个短暂的停顿,趁此时机,几艘较大船只配属的火长开始对所处水域进行定位,然后再把信息汇总到王轶手中,以供其参考决定下一步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