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鲨鱼

    第十二章 鲨鱼 (第2/3页)

前任上官。

    靠着这几位,船队物资总量很快便统计完成并辑录成册,得益于前天晚上抢来的那条福船,加上各船存储,粮食总计六百来石,换算过来大概五十多吨,按照每人每天三斤,能吃一个半月。

    除此之外还有金银珠宝、兵器盔甲等,而让王哨官念念不忘的红夷炮则有四门,储备鸟铳四百杆,火药五六千斤。

    按着叛军在逃跑之前火器大都成了烧火棍来算,王轶不犹心下暗喜,耿仲明到底留下多少药子他不清楚,可绝不会多,给自个半路截胡这些,足让他心疼半年,更何况那几门死沉烂沉可耿二依然死活带着的红夷炮。

    要知道,他跟孔有德出降后金时也不过七八门之数—虽然两人曾被黄龙在海上与旅顺分别打过伏击,丢失过部分,那也多不出几门。

    军械充足,众位工匠则给王轶带来了更多惊喜,别说,里面还真有十几位是造炮造枪匠人,其他尚有医士、船匠之类,而且他们还帮王哨官打消了对船上火器的不信任感。

    按其所言,至少跑路船队的船只与所载火器多是当初孙元化督造,更有出自众人之手者,质量有保证,而耿仲明派出的追兵看旗帜当为前营游击所部,里面掺杂了不少天津水师的破烂。

    话说那天津水师也是运输大队长级别的,他们秉承上意跑来登州平叛,一仗就给耿仲明送去百十多条船,平白壮大了其部实力。好在天津水师积弊太深,不管是战船抑或火器,秉承了明王朝军械的一贯毛病,粗制滥造,连耿参将本人都甚是嫌弃。

    东亚各处近海风向多变,这也是硬帆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那软帆操作起来实在麻烦,甚至澳门一带的葡萄牙人也入乡随俗把自个的西式帆船改装了硬帆以求适应。

    所以来时逆风归途依然是逆风的倒霉情况并不罕见,好在王轶等人运气尚没背到家,终于借了把风势,当然,这也与时节有关,风向多变一般在三月份到九月之间。

    下午出发,夜间减速不停航,到第二天早上,船队距离水城已是不远,他们周边也适时出现了搭载着官军的巡哨小船,考虑到东江残存水师与关宁水师正在老铁山水道布防,而附近水师早给叛军清扫一空,应是临时征用的渔船。

    穿着破破烂烂的明军士兵起先也给突兀出现在眼前的船队吓一跳,待看到上面飘扬着卫所旗帜、军人也尽数着甲后—水师多用藤甲,但王轶等人沾了孙元化历年积累的光,船上军械非常富裕,所以尽数着铁甲,看上去自是与家丁亲兵等精锐无异—才放下心来,连上前询问的欲望都没有,看那福船样式,里面肯定有上官,问不好还得给人一顿骂,何必呢,反正水城里的叛军已是插翅难逃。

    此时陆门连同城墙早给人拿下,但水城内依然响彻着喊打喊杀声,就是烈度较之前天不可同日而语。

    不长时间,兵败如山倒的叛军们彻底失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