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赵瑾挨打

    第三百六十一章 赵瑾挨打 (第3/3页)

   不会提前这么多年吧?

    秦姑姑点头:“是啊,奴婢没跟你说吗?赵公公给张公公酒里下药,张公公早上起来急了,直接就去司礼监找人去了,把人打的挂了彩。

    娘娘,您怎么愣了?”

    因为历史中也有张永打赵瑾这一幕。

    赵瑾权倾朝野,但是因为贪婪小气,闹的民怨沸腾,他后来想给自己留点好名声,但是又太草包,所以想了一个鬼点子,这个点子直接把他送到了阎王殿。

    就是西北军屯。

    这个主意不是不好,反而是对朝廷有极大好处的提议。

    只可惜他不了解西北军情。

    太祖深怕地方兵力做大,所以军制也改了,是军屯制,和曹操的屯田制有点像。

    军户有自己的土地,闲时候练兵,忙时候种地。一举两得。

    但是事实证明,人太贪心是没什么好处的,术业就得有专攻才能把事情做好。

    军屯制的第一个害处就是民不民兵不兵,战斗力不行。

    第二,军户的户籍是世袭的,也就是父亲是兵,儿子也得是兵,他们驻守一方是不会轻易调动的,打仗的时候变动的都是将领,因此往往是要打仗了,上面派将领过来,可是士兵不认识主将,主将不了解士兵,一点也不团结,确实不会谋反了,可是仗怎么打?

    第三就是贪污**。

    几乎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贪污,尤其是王朝的官员。

    工资不高,文官能有税收油水,武将怎么剥削?

    他们能做的就是谎报人数,因为人数越多,国家分的土地越多。

    本来只有五千人,谎报五万,一打仗的时候可好了,只有五千人,想想这个战斗力,而皇帝老傻子还以为自己佣兵百万。

    再一个,高级将领会让驻军给他种地,五百人种五万人的地,能种过来就不错了,还怎么操练?

    堂堂王朝保家卫国的士兵,就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

    所以这个制度最后军阀没控制住,坑了不少士兵,到中期都有点进行不下去了。

    赵瑾就是要改变这个状况。

    但是他实在没什么谋略,方法也令人非常匪夷所思,还送了自己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