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六章 (第2/3页)

本不该有的怨恨,这比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危害更大。再说这到交趾任职的官员,哪一个不是认为自己是被贬到了这偏远的蛮夷之地,天高皇帝远,这官做的好不好皇帝都看不到了。都说是那个宦官马骐不是个东西,刮地三尺数次逼反了百姓,只是这帮父母官通过懒政、惰政、苛政、庸政、怠政的不作为和偶尔也刮一刮不是同样也加剧了百姓与官府的矛盾,他们不是也在做逼反百姓的事情。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刮三遍,不反待如何。百姓反了就要有人倒霉,所以这帮父母官还要感谢这个的确不是个东西的马骐帮他们背锅。百姓造反了就要平叛,要平叛就要调兵遣将,没有军令调兵者视为谋逆,要抄家灭族的。于是就等吧,消息送到京城,兵部行文五军府,五军府开始调兵遣将,户部开始准备钱粮,一来一去平叛的最佳时机错过了。本来一地千余人的反叛,等平叛大军到了变成数地万余人的反叛。胜了也就罢了,这败了还要重复之前的过程。本来是个把月的事情,结果没个一年半载这叛乱就平不了。这后果就是不但贻误了战机而且还令敌轻视了我大明的战力,壮了敌胆。”

    太祖他老人家说到这里就摇了摇头道:“活着的时候看不清楚,等死了以后才想明白。分封制不如集权制,但这国家大到一定程度时集权制就是扩张的掘墓人。所以等明年正月以后,这交趾就真成了大明的鸡肋,直至丢弃为止。所以呐,为了挽回这种局面对比了郡县制和三宣六慰制的优劣,考虑到集权制和分封制的优劣,而守成之国皆强干而弱枝、守内而虚外。我老头子就想出了在弱枝之外设立殖民教化司。本意是在我大明有心无力管辖的边疆之地,设立该司,赋予军政大权于一身,上马管军,下马管民,领地内所有事情可自行决断。朝廷只给予初期开府建衙的必要的支援,一应开支五年内偿还完毕,朝廷可以提供军队,但军费自筹,五年后每年领地收入的一半上缴国库。至于实施方案的细节,老四比我老头子精,让他自己去想吧。这样做的好处是朝廷没有负担,本来就是无暇顾及之地,若能一直持续占领下去,发展经济坚持教化,最终领地内的夷人会成为我大明的子民,那么人心所向这所居之土自然也成为我大明之疆土。待弱枝变为强干,领地变为弱枝那么我大明的疆土就又可扩大了,如此殖民教化司就又可以开辟新的领地。这样做的好处是稳扎稳打、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不给我大明增添负担,即使有敌来攻,我也可将其用之为前线,不使战火烧至我大明境内,战时我大明子民仍可专事生产,何乐不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此安心发展百年我大明疆土扩展何止一倍,国强而民富,同样是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