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庆进城

    第一章 大庆进城 (第2/3页)

    周主任大名周正平,矮胖的身材,秃秃的头顶,一张油光圆润的脸,一眼看去很难分辨年龄。周主任很和蔼,说话时也总是笑呵呵的,像极了挂历上画着的弥勒佛。

    “小陈啊,咱们厂一共5个仓库,棉花、棉线、织造布、色织布、染料等等吧,你刚来,一句两句也说不清,跟着老师傅们慢慢学吧。”周主任语速缓慢的说道。

    “恩,我一定好好干。周主任,您喊我大庆就行。”大庆对这个面相和善的领导说道。

    “赵九龙!过来!”周主任大声喊着。

    远处一个正在抽烟的小伙子听到喊声,两手揣着裤兜,歪戴一顶粗布鸭舌帽,晃晃悠悠、不紧不慢的走了过来。

    “龙龙,这是新来的大庆,你带他去成品库房吧,跟他说说都有什么活儿要干,教教他规矩。”周主任跟这个吊儿郎当的小伙子交待道。

    “走吧。”小伙子看了看半袖衬衣磨得透亮的大庆,用一种拖着长调的声音说。

    大庆便这样开始了他的工人生活……

    阳江市有四区九县,一面环山,三面平原。阳江市的几条小河从西边的三个县汇入阳江,进入红桥区江面逐渐开阔的阳江从城区穿城而过,东流入海。阳江市是仅次于省会常山的东湖省第二大城市,交通虽便利,但经济基础薄弱。

    新华区是老工业区,阳江市第一大国有企业阳江纺织厂便坐落于此。纺织厂连同生活区就占了新华区小半个区。生活区大多是联排的平房,排与排间有着两米宽的过道,过道的路面坑坑洼洼,能看出来过道上用的材料有石子、瓦片、炉灰渣等等混合而成,比较老旧的平房墙面上,有着一个个战争年代留下的子弹孔,一些多年不修整的屋瓦上,长着零星的野草、野花。为数不多的几栋楼房是厂办小学、托儿所、医院、老干部宿舍、招待所等等。阳江市纺织厂是东湖省最大的纺织厂,解放前就是北方赫赫有名的大厂,解放后老资本家跑去了台湾,厂子被国家接收了,厂里的德国机器一直用到了文革时期,期间几经繁荣与衰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阳江市政府决定依托以阳江纺织厂为主的轻工业底子,将阳江市打造成以纺织、印染、服装、商贸为主的轻工业城市。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阳江纺织厂工人的身份在这个城市老百姓嘴里说出来,都很有面子。

    陈家沟虽然是农村,但却是连城县最靠近城区红桥区的村子。大庆家穷。农民都穷。除了种地,农闲时进城打打零工,是这个时代陈家沟农民的写照。但今天不一样了,大庆他们几个当工人了。

    大庆被赵九龙指挥着搬着一卷卷从车间拉来的布,没多一会儿,赵九龙也不跟大庆说什么,拿着一个长方形的铝饭盒出去了。大庆见状,估计是要开饭了,可是他第一天来,也没有准备饭盆,正一脸苦恼的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一声长长的响遍全厂的铃声传到了他耳朵里……

    “新来的!下工了,吃饭去吧!”一个女人对大庆说道,说完就拿着两个饭盒走了。

    大庆看着这个穿着浅灰色女式西服,深蓝色裤子,扎着一个粗粗的大辫子的女人背影,心里有些不满的想:都是库房的,你倒是告诉我食堂在哪啊!

    没多一会儿,强子和小花找到了大庆。

    强子冲一脸呆滞的大庆说:“我知道你没带饭盆,我刚去厂门口的服务部买了三个,走吧,吃饭去。”

    “多少钱啊?我把钱给你。”大庆说。

    “50。”强子笑眯眯的小声道。

    “你买的是县太爷家的银饭盒吧?”小花笑着说。

    “我们用银饭盒干嘛?这个太贵了,你赶快退了去。”大庆严肃的说。

    “大庆哥,你傻啦?强子跟你开玩笑的,你都听不出来?”小花笑着说。

    “初来乍到的,确实有点儿懵……”大庆不好意思的说。

    “走吧,吃饭去。”强子摸着有些不争气的声响的肚子说。

    “你知道食堂在哪啊?”大庆问。

    “哎,你真是傻了,这么多人拿着吃饭的家伙都朝一个方向走,你说他们去哪里?”强子说。

    食堂里的伙食很丰富,大庆捏着手里刚换的五块钱饭票却什么都舍不得吃。农村人吃饭向来是自给自足,他还不习惯一吃饭就要花钱。大庆三人驻足恍惚的时候,“土包子。”几个女工嘀咕着,从大庆身边走过。大庆听到也不生气,拉上小花和强子买饭去了。

    “以后咱们天天吃煮鸡蛋!”大庆有些赌气的说。

    “还好食堂吃饭不用粮票。”小花边吃边嘟囔着。

    “不给你俩当电灯泡了,我去印染车间吃了,今天第一天上班,早去会儿打扫打扫卫生,给师傅们个好印象。”强子说完起身离开了。

    “强子就是有心眼儿。支书的儿子真不白给。大庆哥,咱俩也早点走吧。”小花在不经意间已经吃完了一个馒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花娘走得早,十年前生小花的弟弟时难产,母子都没有保住。小花在家里总是早早的给父亲做好饭,等她爹吃上了,她才开始吃,永远都是第一个吃完就起身去收拾灶房、刷锅、刷碗。

    大庆爹最中意这个未来儿媳妇。小花虽然人不漂亮,但端正、勤快,能持家。陈有财不要彩礼,他却不好意思不给。他知道,小花一嫁到他家,有财家里的活儿就没人管了。

    库房总共四排,占地两万多平米,新纺出的棉线和棉布散发着一种特有的味道。大庆年轻有力气。周主任让他负责码货和装车。和他同组的几个城市工经常偷懒跑出去抽烟,把活儿丢给他一个人。大庆也不埋怨,累了就喝口水。第一天上班很漫长,好容易熬到下班回宿舍,强子却不在。大庆跑到楼下喊小花,同舍的女孩告诉他小花被安排了中班,从今天开始三班倒了。大庆无奈只好一个人出去溜达,他好奇的左看右看,记着自己走过的路。

    傍晚时分,刚吃过晚饭的人们出来乘凉了,七八个老人穿着印有阳江市纺织厂字样的大背心,手里拿着芭蕉叶做的蒲扇,围在一起下象棋,这些老人都是解放前就在纺织厂工作的老工人,退休了有国家养老,同龄的农民还要下地刨食吃呢,怎么能不让人羡慕。大庆路过他们身边,心里想象着等自己老了也能这么悠闲,想着想着咧嘴笑了。没走多远一帮小伙子正在拉电线、搬桌子,一个大个子微胖的小伙儿搬了台电视机放在了桌上,一个个大姑娘小媳妇拿着马扎儿向电视机围拢过来。大庆第一次见这么大、这么漂亮的电视机。陈家沟只有强子家有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7点聚到支书家看新闻联播是全村成年男性晚上的主要活动。支书心疼电钱,看完新闻电视就关了,用一块绣着鸳鸯的绒布将“宝贝”小心的包好搬回屋里。强子一边想着,一边在心里鄙视的骂了支书一句“土包子”。眼前是一台18寸黑白电视,电视里放着动画片《神笔马良》。这是大庆第一次看动画片,尽管今年大庆18了,却仍然像个孩子一样好奇的迈不开步子。时间转眼就到了新闻联播时间。大庆新欢看新闻联播,强子总说他“没有当官的命,还总爱操当官的心”。大庆发现白天在厂里干活,时间过的贼慢,一看电视时间就过的飞快,不知不觉天已经快黑了,他一直站着看到所有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