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运气来了

    第十一章 运气来了 (第2/3页)

,我不想多说了,你好自为之吧。”曹市长恨铁不成钢的说。

    年底市政府领导意见比较统一的认为:杨树军同志作为工业局局长,思想较为陈旧,工作能力不突出,不能胜任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使命,建议调整到市委党史研究办公室任职。新的工业局局长由阳江市纺织厂厂长武志学同志担任。武志学同志在本年度的国有企业责任承包制改革当中,成绩突出,成果显著。希望该同志将纺织厂的经验及时推广到全市其他国有企业。用自己的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工作。

    武志学听到这个任命时又惊又喜。惊的是如此重要的职务,市领导没有从别的机关单位选调干部,而是如此器重的任用了他。喜的是自己兢兢业业这么多年,终于有了更大的施展抱负的舞台。没一会惊喜尽去,他的忧虑又充斥了大脑。他是个在基层踏实干事的人,他不会当官,就连当个厂长也经常能听到群众对他的负面评论。他知道,纺织厂这次改革的成功有他精心谋划的功劳,但更多的偶然变化同样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他从心里感激刘建民。他迷茫着,他不知道这个从天而降的局长位子该怎么坐。他约了王坤,不是为了分享加官进爵的喜悦,而是想听听他对自己这个工业局长有何见教。

    “武大哥,恭喜了!”王坤端起酒杯,面带微笑的说。

    “你就别跟我说这个了,这些天光听恭维话了,我又不是那种喜欢享受阿谀奉承的人。”武志学边说边端起酒杯干了一杯。

    “我怎么看大哥好像不太高兴似的?”王坤品味着武志学的话说。

    “我不是不高兴,是感觉如履薄冰。市领导跟我谈话的时候,我必须要表现出对党的事业信心满满,但又对自己的能力诚惶诚恐的样子。可这又何尝不是我真实的内心写照啊!过几天市领导要听取我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我虽然有些想法,但又不知道成不成熟。我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不假,可万一掉河里,淹死我一个没什么,阳江所有国企干部职工却都要被溅上一身水啊。”

    “武大哥,你就说说你是怎么计划的吧.”王坤做了个请的手势说。

    “我工作计划的重心是完成阳江市所有国企的责任承包制改革,这个工作也是市领导迫切需要我来做的。其次,就是要整合咱们阳江的轻工业优势资源,做大印染、服装产业。”武志学把大体思路说了一下。

    “这个思路挺好的呀,稳中求胜的布局,很不错啊。”王坤赞道。

    “我都说了,我不想听奉承话。这么说吧,如果你当这个局长,你会怎么干?”武志学瞪着眼急切的问。

    “我可不敢说。万一说错了,你笑话我没什么,要是再影响了你的工作,我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王坤犹豫的说。

    “少跟我绕圈子,又没别人,你就大胆的说,我还能告你包藏祸心、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成?”武志学半开玩笑的说。

    “别啊,您这么一说我更不敢说了。”王坤打着哈哈说。

    “你小子今天这是怎么了?还非要我赌咒发誓,你才肯把你那一肚子主意往外倒倒?”武志学故作生气的说。

    王坤沉默了一会,端起一杯酒一干而尽,抹了抹嘴,沉思着说:“大哥,我姑且一说,说的不对的地方你别介意啊。”

    “你说,你说,快点,我等着听呢。”武志学催促的说。

    “我觉得您的想法沉稳有余,进取不足。”王坤说完顿了顿接着说:“工业是是阳江发展的重头戏,紧紧固守在传统行业的话,发展有限。我觉得您应该在您的想法之上再加一些科技分量足的东西,有发展前景的东西,比如把无线电厂转型为电视机厂。总之吧,就是增加轻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让我们阳江的产品领先于同行业。”

    武志学沉思了一会觉得有理,然后又说:“你说的这些我很赞同,可是这都需要人才啊,搞电视机是你会还是我会?咱们阳江城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可是跟首都和其他省会城市一比较,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来啊。”

    “干嘛要招大学生呢,咱们去大学直接聘请教授不好吗?只要人家把技术提供出来,咱们需要的更多的是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我看不如跟市领导申请申请,再办个轻工业技术学校啥的,咱自己也培养点人才多好。”王坤把思路又进了一步。

    “兄弟你是个人才啊,你不当官才叫屈才呢。”武志学感叹道。

    “大哥你就笑话我吧,我就是个个体户,说好听点是个商人。现在老百姓对我们这种人成见没那么深了。往前推两年,谁瞧得起我们啊?还当官呢?穷则独善其身我行,达则兼济天下?我要是有一天发达到能兼济天下了,不定有什么帽子扣我头上呢。”王坤揶揄的说。

    “行了吧,国家这几年的政策很稳定,不会再有什么运动了。老百姓逐渐好过一点了。走在咱阳江大街上看看,一天一个变化。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赶时髦,过去的生活打死他们也不愿意再过。”武志学感慨的说。

    “是啊,我就特别满足现在个体户的生活。弄俩好菜,喝两口小酒,谁也不会跑过来说我什么生活腐化堕落。高兴了去跳跳舞,让漂亮姑娘换着个的陪我跳,也不会有人指责我生活作风**。我知足啊,这样自由的生活我每过一天就打心眼里感激上苍啊!”王坤幸福的说。

    “让你这么一说,我都有点想提前退休跟你搞个体去了。”武志学也有些感同身受的说。

    “您可别,我还指望大哥您步步高升,以后能关照我呢!”刘坤笑着说。

    “哎,其实我真不是当官的料,我自己几斤几两我自己清楚。我能做到勤勤恳恳、问心无愧,但要说做出多大成绩,我真是心里没底啊,还好有你这么个高参,走一步说一步吧。”

    武志学在去工业局报道前向局党委建议让刘建民接替自己的工作,他打心眼里感激刘建民在人事改革中,为纺织厂所有领导干部所做的表率。到工业局报道的第一天,一进大门武志学就看到了那辆让杨局长栽跟头的标致轿车,他像躲瘟神一样将这辆车送回了纺织厂。武志学在心里提醒着自己,千万不能犯杨局长那样的错误。

    武志学就职后在刘坤的建议下调整了自己的思路,他知道刘坤说的没错,自己的思路有些保守了,紧紧是按照国家的政策落实还不够,工业局长这个位置还要进取才行。

    刘建民的春天也来了,工业局任命他为新一任纺织厂厂长。他听说了选他的原因后,彻底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刘辉在他的眼里是个好儿子,但也是个不省心的儿子。刘建民以前认为儿子太任性,虽然聪明但却固执还爱惹事。现在想想,儿子能把事情想这么长远,头脑上绝对胜过他这个老子,放他出去自己闯世界也许才是对他最好的安排。刘建民想和儿子好好谈谈,谈谈他们父子俩的将来。

    “小辉,陪你爹我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