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也许你是对的

    第四十八章 也许你是对的 (第2/3页)

说的是怎么回事,武大哥肯定也知道。你不就是想说回扣的事儿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再让采购科对外承包了么?你知道为什么武大哥当厂长的时候也没有把采购科承包出去么?因为一旦承包出去,就把非法所得变成合法收入了,这就让既得利益者肆无忌惮了!”张宏宇强调着说。

    “回扣已经成了这个社会的一种约定俗成了,你只要代表公家买东西,卖方不管是个人还是集体,都会把好处给负责采购的人让出来一部分,不管你把价格压得多低,回扣都会给,知道怎么才能让回扣消失么?”武志学吊着众人的胃口说。

    “武局长,您说,我真挺好奇的。”强子专心的听着。

    “我知道。”大庆和王坤异口同声的说。

    “呵呵,你两位先说,我也想听听,我觉得我的办法也不一定完美,就让我先跟你们学习一下吧。”武志学平静的说。

    “陈副所,你先说。”王坤道。

    “别,别,我还年轻,也是一时的灵感,还是坤哥你先说吧,你别让我献丑了。”大庆不好意思的说。

    “行,我说就我说。我个人认为,所有的商品都是有成本的,也是必须存在合理利润的,没有利润企业无法存活。回扣无非就是把合理利润之外获取的收益分一些给采购人而已。如果做好调查,把采购价格限定的科学一点,让卖方除了合理利润之外没有别的赚头,他还怎么给你回扣呢?”王坤详细的分析说。

    武志学和张宏宇听后不禁鼓起了掌,武志学补充说:“难点就在于如何调查卖方的成本。”

    “大庆,还是你说吧,我挺好奇你的主意的,我觉得我们想的可能都有点书生气了。”张宏宇期待的咨询大庆道。

    “你们说的都太复杂,我听着迷糊,我就觉得,采购同样的东西,你让几个采购员分别去采购,谁能买的最便宜,就用谁不就完了,如果这个采购员常年用最便宜的价格采购东西,那就让他当采购科科长!什么合理利润不合理的,不好操作。”大庆大大咧咧的说。

    “也许你才是对的。”张宏宇冷静的思考道。

    “大庆说的没错,现在工业产品供应不那么紧张了,就说纺织厂吧,人家南方的民营企业规模小,技术也不差,人家不用养活学校、医院、退休工人之类的,成本比咱们纺织厂低的多。我干销售那会儿,同样的价格,我给人家百分之五的回扣不少了吧?同样的采购价,南方的小厂子敢给人家百分之二十,我降价人家也降价,我降到没利润了人家还能降,不光能降,人家还给回扣,买家的采购员凭什么买我的布呢?”

    “你们说半天我就听懂大庆说的了,这都什么啊,你们都是想问题太复杂了。”郑丽丽插口道。

    “不说这个了,咱们为强子喜得千金干杯,为了他以后想法儿再造一个儿子干杯!”张宏宇提议道。

    几人干完一杯酒,武志学同张宏宇说:“前阵子你岳父来了,我实在忙的脱不开身,没能陪老人家去县里考察,等过年时你见到老人家了可一定帮我致歉啊。”

    “用不着,我爸准备回阳江住了。他学的是中医,西医虽然也懂点,但是确实不精。他想提前退休,把职务让给年轻人。其实他就是不服气,看不惯什么病都用西医诊治,想趁政策好,自己开个中医门诊。”郑丽丽说。

    “老爷子真厉害,省人民医院的院长,说不干就不干了,真有魄力。”郝爱霞感叹道。

    “谁说不是呢,我爸这个人轴的很,我妈为这个事都跟他急了,可是没办法,最后还是妥协了。”郑丽丽说。

    “阳江制药厂好像聘请了郑老当顾问吧?”武志学问。

    “嗯,他为了能研究中医中药,已经跑回阳江了,昨天我妈打电话给我,让我照顾好他,我电话里哼哈了半天,其实我都不知道我爸人在哪。快急死我了,我也不敢和我妈说。”郑丽丽无奈的说。

    “我知道老爷子去哪儿了。”王坤说。

    “啊?你怎么知道?”张宏宇和郑丽丽同时问。

    “他来过我们店里,苏厂长带他去连城县了,我也是当时听到苏厂长喊老人家郑院长,才知道他是谁的。”王坤解释说。

    “明天我给你派个车,你去县里看看咱爸去吧,省的咱妈再打电话你一问三不知。”张宏宇说。

    “我陪嫂子去吧,我路熟。坤哥,你今天要是见到苏厂长了,一定问问他老爷子具体在哪里。”强子关心的说。

    “哎,我们都是一心想进城,老爷子却是一心往乡下跑,让人敬佩啊。”大庆感叹着说。

    “想进城就对了,我在连城县工作了一年半,刚去那会我也惦记着早点回城里,县政府的招待所连浴室都是公共的,而且还不是天天有热水,没有领导住的时候根本就不烧锅炉。后来虽然习惯了,但是认识了丽丽之后还是想回市里来。”张宏宇回忆着说。

    “你适应的可好了,结婚之后每次回来都一身鸡粪味儿。”郑丽丽想起那个时候,仍旧是一脸嫌弃的说。

    “宇哥,你没去过连城最北边的松会乡吧?”大庆说。

    “知道这个乡,但还真没去过。”张宏宇说。

    “那里人只有每年夏天去河里洗澡,天冷了之后就多半年不洗澡了,虽然学大寨的时候修了梯田,可是人均耕地还是少的可怜,要吃没吃要穿没穿的地方,我们农村人都受不了那里的环境。咱们市里来揽工的,大部分都是那个乡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