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风强浪卷

    第8章 风强浪卷 (第2/3页)

队的主要力量驻扎在亚眠一线,外围阵地的设置用于监视、警戒、封锁,以及在德军进攻之初迟滞其推进速度。面对德军突然发起的凶猛攻势,无论外围阵地能否坚守,驻防亚眠的法军部队都得派出部队前去增援协助——借助清晨的曙光,德国飞行员们果然在通往亚眠的道路上看到了由西向东行驶的卡车、小汽车以及一队队骑兵,骑兵对步兵的反冲击威力不言而喻,这些车辆也运载着全副武装的步兵以及相当数量的机枪,若不加以阻止,这支法军增援部队不出二十分钟就能赶到前沿阵地。

    前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中,德国陆军向海军借调了重炮和战车,却未邀请海军航空部队参战。撇开个中缘由,多数德国海军飞行员迄今未获得过实战机会,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海军航空部队在战争头一个月不吝消耗地进行了密集训练和实弹演习,并利用“俾斯麦”号所载舰载机的作战经验作出了一些技术改进,包括给飞机加装机械式投弹挂具和简易的飞行投弹瞄准器。

    率先抵达预定空袭区域的四架德国海军战机为清一色的信天翁BI,它们机身短而敦实,一眼就能跟胡伯特航空的飞行器区分开来。这些“信天翁”最初是应陆军要求研发制造的侦察/校射机,原始设计并不具备战斗能力,飞行速度较快,能够灵活穿行于战场上空。考虑到水上飞机的起降受天气影响较大,德国海军在建设航空部队的过程中也大量采购了陆基飞行器,信天翁BI早期的角色定位也是侦察校射,而后秘密进行了一系列挂载炸弹实施低空突袭的试验。随着战争脚步日渐逼近,德国海军开始给各式飞机加装武器,信天翁BI的新标准是后座机枪一挺、机腹炸弹两枚,还可在后座额外搭载6枚轻型炸弹,由机枪手人工投掷。

    经过一个多月的交战,法军士兵对德军常用的战术手段已有较为充分的了解,看到几架德国飞机如老鹰扑食般猛冲下来,汽车司机连忙驾车驶离道路,可他们的行动速度毕竟比不上飞机,炸弹很快从天而降,一辆卡车被直接炸翻,三四辆汽车受到弹片的伤害,一些骑兵也被炸得人仰马翻。这种迅猛的空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余下的法军官兵连忙将汽车丢在路旁,所有人员弃车散开,慌里慌张地用步枪和机枪对空射击,骑兵们则一窝蜂地钻到树林里去了。

    接连飞抵战场的德国海军航空部队拖住了法军增援部队,而在前方战线,德国第1海军陆战旅的步兵们以战车开路,一鼓作气冲到了法军阵地前。在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仍有不少法军士兵勇敢地端着刺刀冲出堑壕,但他们不是被德军战车的机枪火力撂倒,就是被德国海军步兵们的枪弹击毙,灰色的浪潮终于漫过了法军防线,堑壕中随之响起了阵阵紧促枪声,手榴弹爆炸的声光烟雾不断闪现。在狭窄的堑壕中跟对手打近身战,法军步兵手中的勒伯尔或伯赫提耶步枪沉重而又笨拙,它们不带刺刀都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