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

    第四十三章 国文院与讲武堂 (第2/3页)

:“没有关系,永平府的依然不变,再对袁师说,登莱能够产多少烟叶,我们就收多少烟叶。”

    魏忠贤急道:“陛下,到时候卖不出去,可就积压坏掉了。总还是要给个数量才行,就象永平府,我们给他们的数量是一年五千担。”

    朱由校嗤笑道:“五千担,你看你搞五万担能不能卖出去,你太小看这东西的威力了。你只要算一下,全国的男人一多半都会抽烟,那一年是多大的量。放心收购,不过要注意质量,你们的烟厂还是加紧造机器,盖厂房,招工人吧。”

    五月三十日,阅卷完毕后,共取了文史科四百多名学生,杂科一百名学生。而这时国文院也正式成立,院长是叶向高(挂名),具体负责的是右春坊中允钱谦益,他是万历三十八年探花,文采不错,倒也合适。

    国文院又分为文学班,史学班,戏曲班。而张岱和凌濛初两人,一个进了史学班,一个则进了文学班,算得上是得偿所愿。

    至于国文院的教师,那就真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了,阁臣中的孙承宗当然算一个,还有工部都水司主事吴炳,太常少卿阮大铖,右中允周延儒,内阁中书姜云龙……只要是有文名的或者是精于戏曲的,都被叶向高收罗了进来。

    朱由校对文史戏曲倒是没有多大兴趣,只不过是先把人才收在里面,以防一日要用。但杂科就不同了,他将一个个学生都叫来询问专长,结果很满意,发现了几个对机械制造有天赋的学生,直接把他们塞入器械科,让他们去帮助改良蒸汽机。而且还有两个学生擅长于套印技术,被他派去研究印刷机去了。

    而同时进行的的考试是武进士考试,但名字改了,叫做讲武堂招生考试。考试分成武术,器械,军事知识三项,由孙传庭亲自监考,结果呈上去后,朱由校选择了三项皆优秀的考生一百多名,以及前两项特别优异,第三项一窍不通的七十多名,共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