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六章 徐家汇

    第三六六章 徐家汇 (第2/3页)

大量倾销现代布匹的受害者,只是因为时间短,现在影响还不大。

    一行人又走到县城内的太卿坊的一处大宅――俗称“九间楼”的地方,毛福生小声说道这就是徐光启的老宅。

    徐光启已经于四年前去世,作为这个时代中国比较少有的“睁眼看世界”的人物,王越还是非常敬仰的。

    毛福生告诉王越,在上海县的跨海门,也就是南门外康衢里,有徐家的“双园”,那是徐家的祖业,现在是徐家的菜园和桑园。

    在北门外有一处桃园,种了许多桃树,收成很不错。桃园旁边还有五十亩的红薯地和菜地,就是这块地征给了县里作为松江总兵府驻地。

    甘薯从闽广一带传入江南就是徐光启在当地首先种植成功的。

    徐家在法华镇还有一处农庄别墅,名为“后乐堂”,此地又是徐家的祖茔所在地。

    这么多徐家的产业,王越不禁想到了“徐家汇”这个地名可能就是由此而来。

    中午就在县城最好的一座酒楼进餐,毛福生当然不能跟巡抚大人同座,同席的是贸易公司几个工作人员。

    “张忠,你们的工作要尽快开展起来。”

    等菜的工夫,王越对现任上海贸易分公司经理张忠道。

    这位张忠,二十一岁年纪,原来是张子筠陪嫁过来的小厮,算是英国公府的家生子。张忠来到王家后,王越同样给他改变了身份,人身依附关系,成了合同制。

    张忠从小就在英国公府长大,以为王越这样的行为是要将他赶出家门,因此哭的稀里哗啦。不仅仅是张忠一人,那些陪嫁过来的丫鬟仆人,也有不少转不过来弯的,所以王越很是做了不少思想工作。

    张忠曾经做过英国公府商铺的伙计,经营的正是起点城的商品,因此王越让他去贸易公司工作。这张忠为人机灵,也有一定的基础,上手很快。因为张忠对京师熟悉,所以李茂昌逐渐把京师的业务都交给他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