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八章 奇葩的大明外贸

    第四八八章 奇葩的大明外贸 (第3/3页)

有海外的商团都当做外交使团,而不是做生意的商人。

    假如一个老外想来中国做生意,他必须把自己伪装成外交使者,才会被获准将货物输入中国。输入中国后,还不能自由买卖,只能统一交给政府,算作贡品押往北京。而皇帝则会赏赐给这个“使者”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远远超过货物的价值。

    大明朝这种赔本买卖一做就是两百年,越到后期皇帝们越来越玩不转了,原因就是因为没钱了。于是不断地限制其他国家朝贡的次数和规模,意思是你尽量少来,老子没钱赏你了。

    明朝如此奇葩的对外贸易方式,引发了许多战争,因为贸易量不能满足需求,倭寇就是这么来的。荷兰人与明朝的几次海战,也是这个原因。甚至土木堡之变的那场战争,也是因为瓦剌人的首领也先又派了一个号称三千人的大型朝贡团前来,明英宗终于忍无可忍拒绝买单,由此引发了战争。

    其实海禁和闭关锁国,富裕了走私商人,如郑芝龙、晋商等等,穷的是国库。

    对外贸易这个让之前所有朝代受益匪浅的领域,到了明朝皇帝手中却如同噩梦,无所适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经济、金融上的无知有关。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就是农业社会,农民种田,政府收取农业税,以此维系朱氏江山。至于别的经济领域,他既不感兴趣,也无能为力。

    如果是在后世,有海外的大老板带着大笔资金到你这里来进货,商人们恨不得敲锣打鼓欢迎他,甚至当地政府都要接待接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个名词很时髦叫招商引资。

    明朝却恰恰相反,你给钱我还不乐意卖给你,除非你跪舔,我心情好了,再打赏你点商品。

    咱中国确实牛掰,许多商品都是全球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比如茶叶、瓷器、生丝等等,都是几百年的垄断,这也怪不得欧洲人不远万里而来,哭着喊着要跟咱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