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魏玄成巧言善辩 李世民悉心纳谏

    第五回:魏玄成巧言善辩 李世民悉心纳谏 (第2/3页)

看着这一盘似是死局又不像死局的棋局;面对自己暗藏无数的杀机,似乎都被魏征一一化解,瞬间就不知道如何落子,弄的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故而带着笑意的夸奖到:“我大唐第一棋手,果然名不虚传呀,这才这么大一回,朕竟然不知道如何落子了”。

    这魏征听李世民如此之夸奖,赶忙带着诚恳的语气缓缓答曰:“陛下胸怀天下,每日考量的都是军国大事,为这大唐江山指明方向;而微臣,每日想的就是如何下棋,如何混日子,自然不可比拟”

    听魏征这一通解释,李世民很是受用哈哈笑道:“这话还真不假,这些年朕时常考虑的还真是百姓富庶,安居乐业,四海升平,万邦来朝的事情!”紧接着,只见其放下手中的棋子,一本正经的问起:“对了玄成,既然说到帝王的思考方向,咱们就来聊聊这前朝之炀帝,据我所知其也是如此,可他为何会亡国呢?”

    这魏征些加思索之后,有条不紊的给其解释到:“这炀帝的确是一个颇有想法的帝王,其亡国,微臣以为在于他夜郎自大,自认为自己的聪明才智高于任何人,以至于拒谏杀谏;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可惜的则是其丝毫听不进去,没有自我约束,更不想自我约束,以至于如此!换一个角度,不仅仅炀帝,自盘古开天辟地传至尧舜禹汤,各代帝王算下来亦有二百余位。纵观他们的聪明才智,应该是相差无几,可为什么到头来差别这么大呢?微臣以为最大的原因就是未曾斧正,未曾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这倒是个新鲜的词,具体说来听听”李世民耐心追问到。

    “臣听闻,老农时常说起,要让一棵小树,长成参天大树,必须用斧头时时修正旁枝末节,只有此才可以笔直参天,成为栋梁!其实每一个帝王,除了开国之君,自诞生之日起,基本就是锦衣玉食,不知百姓辛苦,更不知饥饿的滋味。虽有一颗让国家安定,百姓富庶的本心;但是因为不了解,故而对很多事物,不知珍惜肆意挥霍。当帝王如此的时候,必将上行下效;帝王奢侈一分,大臣就敢奢华一寸;如此一来,朝堂必将乌烟瘴气!更有甚者,有的大臣将帝王的衣食住行,兴趣爱好揣摩的头头是道,造成了安逸之假象!如若没有大臣的斧正与帝王的自我约束,骄奢淫逸安于享乐就此形成。再加上大臣之斧正风险甚高,遇到不纳谏,不愿谏的帝王,一不小心就掉了脑袋;故而也让不少大臣三缄其口,不愿陈述!到这个时候,小树自然也就长歪了,故而要想树木成才,国家安定,帝王只能够不忘本心,时时正衣冠,规言行,方可不走偏差!”

    听魏征这一番论述,李世民如梦初醒,作为帝王只有坚持本心,不忘初心,方能够成为贤明的君主。是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悠悠几千年华夏史,能有几个做到的呢?思索之后,其心有所属的对魏征说道:“玄成此言甚善;你这一番高论,让朕颇为受用!朕亦感觉到治国之道也在于用人,在于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只有唯才是举,方能展现臣工最大之能量;比方说玄成你,就是一不二之铮臣,朕留你在身边,时时提醒自己,亦正偏差,看来真是颇为明智之选择呀!

    听李世民如此之夸赞,魏征亦是感激涕零,赶忙放下手中揣摩了甚久的棋子,连连下拜。李世民伸出右手扶起魏征又轻松的对其说道:“玄成不必如此,不必如此;你这一世,朕要的就是你做一个实实在在的铮臣,修正朕的偏失,以正朕的衣冠!

    听得李世民这样一幅掏心窝自的话语,魏征也深感荣幸,满口允诺。

    紧接着,只见其端端正正的奏到:“臣与陛下对弈之时,细观这副棋具,外表看起来普通无比,深处却藏有甚浓之奢华气息!比方说这个白子,应是用上等的和田白玉精磨而成;而这个黑子亦是用上等的黑色玛瑙细研而制;而这个棋盘更是用千年黄花梨整块细心雕刻。这样做工精细,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