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王玄策突厥借马 李道宗深陷谜团

    第十八回:王玄策突厥借马 李道宗深陷谜团 (第2/3页)

前,当时自己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娃娃,父母兄长均镇守祁连山。想当年这吐谷浑之伏允可汗刚刚继位不久,为了展现实力,就违背盟约,亲率吐谷浑之主力,趁突厥人不备,夺取了世代祖居之地----祁连山。这一战不仅父兄均战死沙场,突厥人亦是伤亡惨重;而自己还清晰的记得,当时痛失亲人的泪水与悲愤!后来,在几个亲兵的护卫之下,逃离了这灾难之地,回到了这突利小可汗的帐下!

    正是因为跟随了这突利小可汗,故而对这大唐剿灭这颉利可汗,灭亡东突厥之事也是支持的!

    于是乎,这阿史那思云也动了恻隐之心,不过这五千匹军马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就带着伤感的神情说到:“贤弟所言甚善,突厥与大唐自是同气连枝,吾更望能报这父兄之仇,可是这五千匹军马并不是一个小的数目,我立禀大汗,促成此事,以助贤弟!”

    王玄策一听阿史那思云这样讲,已深知打动了他。不过这请示大汗之事,如若请示下来是甚好;要是请示不下来岂不是坏了大事;更何况这一来一回早已延误军机了。于是,其又接着说道:“自古征战兵贵神速,咱大唐天军正是为了抓住战机,狠狠的教训一下吐谷浑,为大唐雪耻,为大哥之父兄报仇。要是请示大汗,这一来一回又是几日之时间,岂不延误了军机。如若陛下深知大哥为咱大唐出此大力,必定会深表谢意!”

    王玄策这最后一句话,虽然平淡不惊,却是戳中了阿史那思云的要害之处。如若此事可成,必定会得到千恩万谢。如果此事不成,则陛下更会知晓,这以后的日子好过与否这可就两说了!这大唐既然可以攻打这吐谷浑,自然还可以再次攻打我突厥!

    况且这一口一个咱大唐,也让阿史那思云听的颇为顺耳。权衡利弊得失之后,面对这取之不尽的马匹资源,还不如就此做一个人情于贤弟:不仅给足了其面子,又可以借着唐人的手为父兄报仇,更能获得这大唐陛下的赏赐,岂不一举多得!

    想到这里,这阿史那思云就利利索索给王玄策说到:“既然军情如此之紧急,这事自有我去给可汗陈述,悉听可汗发落!只希望大唐与突厥永结同心,世代友好!更望陛下可以早日开通这边境贸易,以利边民,我们的日子实在是苦呀!”

    王玄策听到这里,也明白了阿史那思云言语之间的深意!情真意切的对其说到:“请大哥放心,到了这凉州之后,必定将大哥所虑之事上禀元帅;玄策如若有朝一日,见达陛下,也必会诚恳谏言,开放这边境互市。”

    于是乎二人互施一礼之后。阿史那思云随即就吩咐了下去“挑选五千匹良马,赠予贤弟”!接着又恳请玄策三人,多饮几杯淡酒!

    也就小半晌功夫,这突厥兵士已经选好了五千匹良马。只见这五千匹良马,健硕无比,头尾相接,气势恢宏。王玄策观此一幕,亦是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想着这些日子的经历,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交上的一个兄弟,竟然真的解决了这燃眉之急!而跟随王玄策而来的两个随从,目睹眼前的盛景,彻底被其魅力所折服,热泪盈眶,沁人心脾的神态溢于言表!

    大帐之外,王玄策与阿史那思云娓娓道别,只见其诚恳的给他说道:“多谢大哥!”说着,就是长长一揖。相聚虽是意外的,离别却是伤感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随着一声令下,王玄策三人跟随一众突厥马倌,带着这五千匹战马向大营奔去。沐浴着阳光,映衬在泛着金黄的草原之间,膘肥体健的军马,甚是雄壮!两个时辰以后,就见这陈雷上气不接下气的,赶到这李景恒的大帐奏报:“将军有不明马队,朝着我们奔来!请将军示下,该如何应对”陈雷以为是不明敌军来袭,因此稍显紧张!

    而李景恒听陈雷这么一说,赶忙放下手头的文案,不曾抱有丝毫希望的他,吃惊中带着些许诧异与激动。他料想这定是王玄策把事给办成了!激动之情溢于心间,欣喜之色染于眉梢;有了这五千匹战马,到达凉州指日可待。可是诧异之中却带着不少隐忧:这王玄策就凭一张嘴,借到五千匹军马,这能量真是不可预估呀!此刻他又陷入了沉思之中,踱着步,在大帐内思索这。

    而陈雷看着这么一幕,就带着幽怨的神情埋怨到:“大哥呀,这都火烧眉毛了,还不列阵以待,想啥呢你!”

    听闻陈雷这么一说,李景恒轻松的回道:“走,出去看看”

    站在营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