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周曾拜师爆竹祖 玄奘译出新经书(下)

    第五回:周曾拜师爆竹祖 玄奘译出新经书(下) (第2/3页)

种作战方式,却开创了火药的运用,制作的开端。

    正是因为这仅仅只是黑火药的初次应用,并且也有这很大的麻烦。比方说:在每次投掷之时,总是需要算好引信的长短,因为只有计算精确,并且落到恰当的位置,才能引起大的杀伤力,而这种杀伤力要明显的比石头强了很多很多。

    但是,如果计算不准确,可能就会凌空爆炸;除了震天响,丝毫没有杀伤力。也可能落地很久,没有爆炸;引信反倒被对方给弄灭了,也是起不到丝毫的杀敌作用。

    于是乎,鉴于其使用之麻烦,引信制作要求的严格,黑火药的运输与存储等一系列问题;在刚开始的阶段,一直没有在战争中得到大规模的使用。

    当他们二人,弄明白这周曾对震天雷的贡献之后,随即也被他缜密的思路所折服。虽说,也已知晓出现的种种问题,不过正如李世民在视察司砲监说的那样:万事开头难,只要多加改进,机会总是会有的。

    随着周曾的解说完毕,三人也都在探讨这这样的问题:如果真能将这个震天雷应用在抛石机上,并且按照自己的预想,达到理想中的爆炸威力,这将会是革命性的进步。不仅能改变攻防战之模式,更能改变战争胜利的天平。当研讨到这里的时候,三人都愣住了,随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只有前人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改进,不断的铺垫出坚实的基础;才会让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请记住这个人,李畋。正是他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之下,中国人利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将黑火药从发明的阶段,过度到了使用阶段。也正是因为李畋的铺垫,李畋的探索,周曾的改进,又经过不到二百年的时间,在大唐末年,火药终于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年轮,来到了公元646,贞观二十年腊月十五日。这一日不仅是大的朝会日子,而且还是贞观二十年最后的一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