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唐使游历吐火罗 玄奘再讲印度史(下)

    第二十三回:唐使游历吐火罗 玄奘再讲印度史(下) (第2/3页)

  面对如此之太平盛世,李世民在大兴宫内也颇为无聊,今日又是闲来无事,这江夏王李道宗也刚好汇报完事情。于是,李世民就让他陪着自已一起出宫看看……

    长安城依旧是如此的繁华似锦,朱雀大街依旧这这样熙熙攘攘,各国使节不停的来来往往,伴随着商贩的吆喝声,换上了常服的两人,不经意间就走到这弘福寺旁。恰好口渴,于是二人一商量,就准备去看看这玄奘法师,顺道再讨一杯茶吃……

    正在译经院颇为忙碌的玄奘法师,看着李世民与李道宗前来,赶忙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一番寒暄问候之后,李世民就随手翻看这译好的经书,只见其中有一本说到这婆罗门教,以及印度之贱民。只因王玄策以前向其提及过,这贱民之命运,颇为悲惨,可以随意屠杀嬉戏;于是就再次勾起了李世民的兴趣。只见他颇为好奇的问起了玄奘这佛教与婆罗门教之关系,以及这印度的四大种姓的问题……

    玄奘法师礼让李世民君臣二人,于老歪脖子枣树下的石凳子上落座之后,就亲自斟茶侍候。一巡香茗之后,就娓娓道来,故而有了大致如下的一番概述:

    “这五印度之宗教错综复杂。至如今依旧是各种宗派混杂,不如咱们大唐,仅仅只有儒释道三教而已。说起这婆罗门教,比佛教之历史更早,而佛陀释迦摩尼正是出生在一个信奉婆罗门教的王族之中。

    这婆罗门教起源于两千多年前之吠陀教,以崇拜梵天以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并且还有这颇为森严之等级,为了便于管理,就将这人分成了五类,除了四大种姓之外,还有贱民这个阶层。

    而这四大种姓正是:婆罗门,掌握宗教祭司之权;刹帝利:为贵族和武士;吠舍:为商人;首陀罗:为农民。除了这四大种姓之外,就是不属于这四种种姓之贱民;其性命均可随意糟践,这也就是王长史第一次出使天竺之时,遇到的阿罗那顺追杀贱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