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儒道科举

    第六章 儒道科举 (第2/3页)

 看老曹心无旁骛的样子,李白也不忍打扰,更为重要的是他想要快点拿到躺椅,因此他提走一套桌椅便轻手轻脚的离开了后山。

    他暗自嘀咕道:“手艺人就该被尊重。”

    当天晚上无论李白如何翻来覆去都睡不着,太兴奋了,一条康庄大道就摆在他面前,如何能够不兴奋。

    这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理想,提三尺青锋,兼济天下,每一个人踏上修行之路的目的都不同,有为天下权势,长生不老,成仙作祖。

    而李白此时的目的大半都是为了曾经的理想,当然可能其中夹杂着些许的其他杂念,比如长生,权势。

    透过窗子在的白桦树仰望着星空,其实大唐的星空和后世没有什么区别,也可能是他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并不能看出区别来而已。

    幽幽的叹息一口气,夜深人静以后,不知是前身遗留下来的本能还是在未来世界没有什么牵挂,李白发现对于这个世界没有那么难接受,他发现自己有些期待这个精彩的世界了。

    月华将整片山脉染透,而天空深处那条银白色的星河也不知是不是银河,不过这不管他什么事。

    月明星稀,倒是没有乌鹊南飞这件事情发生,星辰渐渐隐去,而远处的天际渐渐泛起鱼肚白。

    其实李白很感谢前身,除却记忆和灵魂没有遗留下丝毫,其他能留下的全留下了,连同身体的生物钟也不例外,天还未完全交给他便已经醒来。

    从种种迹象表明前身是个勤奋的人,以他这个后世的灵魂看来,学识也是不错的,下笔如有神这种事情是需要海量的学识来支撑的,而以李白现在的情况来说,这种事情简直不是事,一片文章分分钟的事情,虽说不能达到名流千古的程度,但随随便便考个童生还是可以的。

    这种事情若仅仅是他这个后世的灵魂是完不成的,即便是在学校学的知识都差不多还给了老师。

    天赋绝伦的少年,学习儒家知识差不多十年,也就是从三岁开始,这让他不得不怀疑他那便宜师傅,之前是否有让前身去走科考的打算。

    毕竟他曾经是进士出身,还当了多年的小官吏,最后实在是对官场失望才踏上修行之路的。

    这是很有可能的,让徒弟是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常见。

    李白从大唐杂书之中见过,这个世界的儒家比华夏古代更加强大,更是拥有自己的修行体系,他们称之为文气,虽说殊途同归,但也不可小觑。

    因此儒家对于大唐的作用不言而喻,科举制度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早就无比的完善,过程和前世的科举都差不多。

    由县试开始踏上科举之路,而后便是府试,府试被录取之后自动获得童生的资格,童生已经完全能够称之为大唐士的最底层了,脱离了平民的身份,因此寒门子弟对科举趋之若鹜,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康庄大道。

    府试过后便是院试,院试被录取的成为秀才,这是真正的大唐士大夫阶层的起点,拥有秀才的人家,拥有许多特权。

    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