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章 封建统治阶级的铁锤

    第两百四十一章 封建统治阶级的铁锤 (第2/3页)

中的计划,实施进度也严重拖沓。除了最开始趁官府不备,仅仅是派出少量当地驻守官兵及州县衙役进剿被反杀,然后在毫无准备的情况夺取了三座州县城池之外。贼军非但没能如期彻底击败汉中卫,拿下沔县及汉中府,就连西面的阶州,甚至是成县都未能顺利攻下。

    由此,贼军的实际战力可见一斑。

    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选择只能是钻进山区跟帝国政府打游击,而不是将自身大部分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并不算是特别险要的地方准备跟帝国军来一场硬碰硬的大决战。

    不过这种战略对领导人的要求可就高了,想来就算是徐大少给他们支招,他们也不一定搞得定。何况现在帝国政府军已经将其团团包围在了这一区域,就是想跑都跑不掉了。

    至于战术方面,就连徐钦这个缺乏实际战争经验的“外行”都看出来了。纵观整个沔县县城的地形地势,其城北有山、城南有汉江,从大的形势上来说的确是依山傍水,卡在了通往东侧汉中平原的道路。

    可毕竟守军人数捉襟见肘,而且县城的南北两面并非完全不可以通行。尤其是南侧城墙距离汗水河岸有上百米,以这个时代的武器攻击范围而言,只要搜集一些船只,顺着汉江沿江而下,不管是迂回攻击沔县东侧城墙还是直接杀奔汉中,对兵力捉襟见肘的官军而言都将会是灾难性的。

    可徐钦只在西侧城墙外发现了还算激烈的战斗痕迹,其他地方根本就没有任何交战痕迹,可见他们根本没想到除了强攻之外的其他战术。而恰恰对一只训练不足的军队来说,强行攻坚绝对是最难完成的任务。

    大概也是感觉到了中央军抵达带来的巨大压力,又或者贼军方面搞不清究竟有多少官军抵达了沔县,总之接下来的十来天略阳方面一直非常安静,直到十天之后。

    奉耿炳文之命,前往北路的赵骧虽不是什么绝世天才,但也是一步一步从小兵拼杀到京卫指挥使的正规将领,统辖两万余全副武装的大军,面对人数相差无几,而装备和训练却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的对手,自然结果是毫无悬念的。

    即使是贼军据守城池,但在大量重型火器的配合下,北路军迅速击溃了徽州贼军,包括赶路在内,前后仅用时八天就正式收复了徽州。

    当大捷的消息传来,官军士气大涨。而且现在战略形势也变得对帝国军极为有利,徽州收复之后,集结在略阳的贼军主力就需要面对两个方向的压力,同时沔县方面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湖广军主力部队,总兵力达到三万人。

    耿炳文在得到后续支援之后,马上挥师西进,除留下汉中卫的部队和一千湖广军留守沔县以备后勤之外,两万多大军直接杀奔略阳城下。

    至于贼军方面,其实面临的问题更大,一来是徽州失守的消息已经由少数从徽州溃散下来的败军散播开了,本来就不高的士气再度遭到重大打击,已有军心不稳之相;另一方面,虽然战斗力很差,但贼军的人数是实打实的摆在那里的,七八万人人吃马嚼,就算是天天喝粥消耗的后勤也绝对区区三个州县能承担得起的。更何况这三个州县实际上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控制,全靠前期缴获的官仓粮和陆续打劫的一些富户家资度日。可这些地方都是典型的山区,本就不怎么富裕,因此他们的后勤也开始摇摇欲坠。

    但耿炳文也很无奈,不管是出于将士们求战心切,以及士气的考量,还是出于帝国整体利益,他都不可能选择围而不攻静待贼军自溃。因此在条件成熟之后,他还是马上选择更具压迫性的战略。

    大军直接进抵略阳东南十里处下寨,一路上并未遭到任何伏击,甚至就连一点儿伏击的迹象都没有发现。看样子贼军是想仗着“兵力优势”直接来一把梭哈了。

    双方共计近十万人,在如此近的距离上对峙,正面决战的意思就已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