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就算是大舅子捅起来还不是一样

    第十五章 就算是大舅子捅起来还不是一样 (第2/3页)

“殿下厚爱,徐钦感激涕零。”徐钦自然也乐得不行这个大礼,但表面上还是要装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模样来。

    “无妨的,子敬才气允炆亦有所耳闻,只是往日多有不便,未曾讨教一二实在是引以为憾,今日难得有空相聚,子敬切莫拘谨。”朱允炆说完,两位东宫辅臣也上来帮腔。

    “皇太孙殿下宽和仁厚,小公爷确实不用拘礼。另外,小公爷向陛下献上的靖北方略,下官齐泰亦有所耳闻,正想向小公爷请教一番。”这齐泰虽然是科举出身,不过其入朝为官之后很快便调入兵部任职,也算是一个称职的文职军官,在历史记录中,他在很多次关键的决策上都是选对了方向的,可惜他对朱允炆的影响力还是相对有限,最终让朱棣逆风翻盘。而这位相比于一直任职翰林院的黄子澄少了一些空谈,多了一些务实的人,徐钦本就没什么特别的感情,见他说话客气,自然也是谦和地回礼。

    “以圣人教诲,开化蛮夷,此乃千秋功业,徐小公爷乃真英雄也。”听着这位拍马屁都文绉绉的说话方式,徐钦猜测这位一定就是那大名鼎鼎的黄湜,黄子澄了。对于这位典型的腐儒文官,徐钦表面上报以谦虚的微笑,心里面想的却是:好啊,既然你这么看好这件事,那本少爷一定满足你,你就等着被送到漠北去教那帮蛮夷吧!

    徐钦顺势谦虚一番,然后便由着朱允炆将其拉进了厅中。

    因为只请了徐钦一个“外人”,而且也声称是私宴,所以用的就是一个圆桌,酒菜也很简单,和当时徐钦等一帮纨绔一起在醉仙楼里面的情形差不多。

    “皇祖父御赐表字,就已经是天下头等殊荣,现在又赐婚郡主,圣眷之隆前所未有,子敬你日后前途不可限量啊!”在一大堆的废话之后,朱允炆自以为已经跟徐钦算是混了个熟脸,便开始有进入正题的意思了。

    “皇恩浩荡,徐钦承蒙祖荫,实在是惭愧,惭愧!”

    “文华殿上,小公爷将李学士逼得那般狼狈,观点新颖却立意深远,可见也是饱学之士。陛下虽宽宏,但圣心却是明镜,小公爷不必过谦。”说来这个好像黄子澄也挂着一个翰林院的职位,那天文华殿怼李逊的事看来他也是听说了。

    “那是李学士高风亮节,故意让着下官而已。我本愚钝之人,圣贤教诲不得要领,只是对些俗务略通一二,李学士不吝赐教,下官已是三生有幸,何来狼狈之说?”

    “小公爷不必过谦,以在下浅见,小公爷献上的那份北疆攻略,一旦运作好了,确实可成千秋功业,若是略通俗务便能有此等见识,那满朝文武岂不是全是酒囊饭袋之辈?”齐泰倒是对北疆攻略推崇备至,显然是数年兵部生涯,让他对这方面的事情更为关注。

    “好了好了,二位先生也不必拘泥于前事,各位都是有大才之人,不如我们就在此放开,以国策为题来一番对奏,一人出题再指定一人答题,答得好出题人便自饮一杯,反之则答题人自饮一杯,如何?”朱允炆见气氛有点不对头,连忙出来圆场,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玩法。齐黄二人自然是连声同意,徐钦也不想继续这种像被审问一样的尴尬,或者更尴尬的情况,于是也只得表示同意。

    “好,既然本宫提议,那便由本宫开始好了。我朝复古制行藩屏之国策,诸王坐拥藩国,携带甲士数千乃至数万,于国可否?黄先生请。”朱允炆一提出这个问题,徐钦就马上意识到,正戏开场了。

    “封藩之制可御外辱,宗室一心可保皇祚延绵。然主弱而臣强,非国之幸也,汉有七国之乱,幸有景帝之明兼周亚夫之勇方可平定;而后晋有八王之乱,终至社稷几倾,衣冠南渡。故藩王可用,以拱卫朝廷,然应削枝而强干,方为万世之根本。”黄子澄一番旁征博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