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章 冬枣

    第936章 冬枣 (第2/3页)

西方列强的交往日益增多。王爱梨在同西方列强谈判、签约、通商、互派外交人员等外交活动中,看到西方列国庄严悬挂国旗,而中国却无旗可挂,深感有失“天朝威仪”。于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场合中需要有代表后金帝国的旗帜,请求颁制国旗。慈禧就命王爱梨负责设计图案。经过多方征集筛选,王爱梨上呈了八卦旗、黄龙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种方案,供慈禧太后选定,最后决定使用黄龙旗为后金帝国国旗。最初用于作为北洋水师的军旗,并于1888年(光绪14年)《北洋海军章程》颁布与确认本为海军旗的“黄底蓝龙戏红珠图”为后金帝国旗(俗称“黄龙旗”)9世纪60至90年代,后金王朝的一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主张学习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训练新军,购买枪炮、军舰,发展后金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他们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䜣、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章爱梨、左宗棠、张之洞。尽管他们的改革没有触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但是,在顽固派看来,却是“用夷变夏”,违背了祖宗成法和圣贤古训。所以,洋务运动一开始,就遭到顽固派的坚决反对。在洋务派与顽固派的斗争中,叶赫那拉熟悉政治手腕玩起了平衡策略,一方面,支持以奕䜣为首的洋务派,另一方面,又扶植顽固派以牵制洋务派。

    1866年12月,奕䜣奏请在同文馆内添设分馆,招收科举出身的人员学习天文、数学。大学士倭仁亲自出马,上书叶赫那拉,坚决反对。叶赫那拉又让他到主持洋务的总理事务衙门行走。倭仁一向痛恨洋务,1866年12月要他去办洋务,倭仁感到这是对自己侮辱,再三推辞,叶赫那拉却不肯收回成命,弄得这位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十分难堪。他到上书房给同治帝讲课,有所感触,不禁流下了眼泪。倭仁最后以养病为理由,奏请开缺。经叶赫那拉批准,免去他的一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