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东临碣石

    第1173章 东临碣石 (第2/3页)

中正制本身的确有其可采之处。九品中正制刚设立之初,除了照顾世家大族的利益外,也的确包含了“唯才是举”的精神,选举人才时品状并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以更好的维护其统治的作用。

    鲛人,又名泉客。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神秘生物。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相似。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

    鲛人生活在南海之外,善于纺织,可以制出入水不湿的龙绡,且滴泪成珠。《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也有提到。且据说它们的油燃点极低,且一滴就可以燃烧数日不灭。传说秦始皇陵中就有用鲛人油制作的长明灯。

    鲛人与美人鱼不尽相同,西方的美人鱼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生活在大海中半人半鱼的美丽生物,它们基本全部为雌性,善于唱歌,且歌声优美动听,可以摄人魂魄,并以它们的歌声来蛊惑过往的船只上的水手,使他们触礁而亡,是一种致命的诱惑。

    《锦瑟》诗“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倾倒。最古的博物志《山海经:海内南经》当中如此记载着:“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国,皆郁水南。注:离耳,锼离其耳分令下垂以为饰,即儋耳也,在朱崖海渚中;雕题,黥涅其面,画体为鳞采,即鲛人也。”其中的鲛人外表是人头鱼身,长着四只脚的鱼,后来传到了日本,成为人鱼最原始的形象。山海经里还有些描述看起来像是形容山椒鱼、大鲵(娃娃鱼)、鳗鱼、鲶鱼之类的水中生物,长得像人形,全身披覆着鳞片,感觉上比较接近人和动物的混合体。在搜神记与博物志里有记载南海鲛人。

    在西汉司马迁所着之《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有关于“人鱼”的记载,其中提到:“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