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宾客的躁动

    第1215章 宾客的躁动 (第2/3页)

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那些走掉的门客听说田文重新当上了相国,又来投奔他。田文很恼火,对冯谖说:“我失势的时候,他们不帮助我,都溜了。多亏先生竭力奔走,我才得以重新担任相国。他们有什么脸再来见我呢?如果谁再来见我,我就唾他的脸,骂他一顿。”冯谖说:“公子大可不必这样做。您现在做相国正需要大家扶持,可不能赌气,把宾客赶走了,那样谁还给您办事呐?不如还像当初一样热情地招待他们,也显得您的度量大。”田文说:“先生的话,我敢不听吗?”

    田文在齐担任相国数十年,没有任何的大小灾祸,都是出自于冯谖的计策和谋略。

    当时,秦昭王求贤若渴。听说孟尝君的名气,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而孟尝君听说有官做,竟然心动了,门客们怎么劝也不听。秦昭襄王最后还是想法把孟尝君请到了秦国,并任命他为相国。此举遭到秦国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孟尝君是齐国人,肯定会“先齐而后秦”。秦昭襄王不得已,罢免了孟尝君,并将其软禁起来。

    孟尝君托人找到秦昭襄王宠爱的妃子,希望她去说服秦昭襄王放自己回齐国。妃子听说孟尝君有一件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便提出以这件狐白裘作为交换。偏偏孟尝君到秦国时,已经将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襄王。这时,一个门客自告奋勇“替君解难”,学狗打洞,钻进了秦昭襄王藏宝物的仓库,偷出了这件狐白裘。最终,秦昭襄王听从妃子的劝说,同意放孟尝君回国。

    孟尝君被释放后,担心秦昭襄王反悔,便隐姓埋名、星夜兼程出关。赶到函谷关时,已是半夜了。根据当时出关的规定,只有鸡叫了才能开门放人进出关口。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便学鸡叫,引得附近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把守关口的官吏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关门,孟尝君等人趁机一涌而出。等到追兵赶来时,孟尝君一行早已远去。这个“鸡鸣狗盗”的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孟尝君养士的特点。

    赵王把武城封给田文。田文在他的门客中挑选了一些人去担任武城守吏,并对他们说:“俗语不是说‘借来的车子就使劲跑,借来的衣服披在外面’吗?”他们都说:“有这样的说法”。田文说:“我觉得这话不对。那借来的衣服和车子,若不是亲友的就是兄弟的。赶着亲友的车子使劲地跑,把兄弟的衣服披在外面,我认为不能这样做。现在赵王把武城封给我。希望你们去后,不要砍伐树木,不要破坏房屋,谨慎从事,让赵王了解我善于治理。这样,我们才可以完全能管理好武城。”

    公元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安釐王封魏无忌于信陵(县),他因而被称为信陵君。

    当时范雎从魏国逃亡到了秦国当宰相,因怨恨魏国的国相魏齐,多次怂恿秦昭王攻打魏国,秦军包围了大梁,击败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迫使芒卯战败而逃。安釐王和魏无忌为此十分忧虑。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魏无忌正跟安釐王下棋,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安釐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魏无忌劝阻安釐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安釐王下棋,仿佛无事一般。可是安釐王惊恐,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安釐王听后很惊讶,问道:“公子是怎样知道的?”魏无忌答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