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第八十六章 (第3/3页)

管也直朝着我们,但苦于我军与敌军混杂在一起而且敌军跑在我们前头,所以他们根本就无法开枪射击。

    后来想起来,我觉得当时我们实在还是有点运气,或者也是变化太快敌军来不及反应的原因。因为在以后发生的战争中,我们发现越军有时会为了拿下我军一个小阵地或是山头而宁愿将炮口对准自己的士兵。我很难想像这时的敌军如果把枪口朝向我们不分敌我的一阵乱扫的话,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不过好在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在坦克方向的敌军迟疑了一下,也就是这一点迟疑的时间决定了这场战斗的胜负。

    我军阵地距离敌军的坦克防线本来就只有一千多米(斜面步行距离),战斗到敌军撤退前我们已将接触线往越军方向压进了两百多米,所以在敌军开始撤退时我们距离敌军坦克不过就只有七、八百米……

    七、八百米的距离在平地上跑起来大慨只需要三分多的时间,何况我们还是居高临下的在斜面上挺着刺刀往前猛冲,所以只一眨眼的工夫就冲到了坦克跟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由三辆坦克组成的防线这时就像是三个桥墩挡住洪水一样将越军撤退的人流拦住,霎时越军就在坦克周围密密麻麻的挤成一团,这时就算越军的防守部队想要开枪也没办法了,因为他们的机枪手和火箭筒射手不得不为躲避这股人流而退开。

    战士们哪里肯放过这个大好时间,跟在越军后头拉燃了手榴弹就一颗颗的往越军人群里丢,随着“轰轰”的一片爆响,只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哀号四起。

    更厉害的还要属火射筒射手,他们在冲锋的时候因为没有刺刀而跟在其它战士的后头,这时候就是他们发威的时候了。只见各火箭筒射手或半跪或趴着将火箭筒对准了那被敌军包围着的坦克,接着一扣扳机……

    随着火箭弹特有的“嗖嗖”声,六、七枚火箭弹就直奔敌军的坦克而去,接着只听轰轰的一阵爆炸声,坦克防线上立时就爆起了一团团火球,敌军就在我们眼前被炸得飞到空中然后重重地摔了下来。只这一轮火箭弹过去就有两辆坦克被精确命中而燃起了火头。

    后来我才从火箭筒射手那了解到,新四零火箭筒的垂直破甲厚度达到380MM,而敌军的T54坦克装甲最厚的部位——炮塔前装甲也只有203MM,所以一般来说,如果不是让炮塔的弧形面把火箭弹弹开,基本上都能穿透装甲击毁坦克的装甲。

    再加上苏制T54坦克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弹药库和燃料仓位置缺少防护,其实这是传统苏制坦克普遍都有的缺陷,所以坦克一旦被击中后,很容易爆发“二次效应”,也就是传说中的内部爆车。

    这不?那两辆坦克被击中还没多久,就先后发出一声巨响爆成了一团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