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三百六十四章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第3/3页)

    公元前689年,有个叫卞和的老人在荆山脚下(今湖北南漳西)恸哭不止。官吏前来查问,卞和说自己搂着的大青石中有宝,但两次向楚国君王进献均被斥行骗,并遭刖刑相继失去双腿,因而伤心极了。官吏将信将疑地把大青石运到都城,玉匠剖开时果然出现一块晶莹奇石。

    刚即位的楚文王端详着用它雕成的璧,满心喜欢,遂起名“和氏璧”。从此,“和氏璧”一直收藏于楚国宫中。

    过了三百多年,“和氏璧”广为人知,并落入赵惠文王手中。

    秦昭襄王闻讯,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池进行交换。

    当蔺相如将璧送到秦宫,秦昭襄王却食言践约;他机智地夺回璧,设法带归赵国。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和“完璧归赵”的出典。

    秦王龙帝嬴政在公元前222年灭掉赵国,获取“和氏璧”。

    翌年,他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并用“和氏璧”制成御玺。

    这枚象征权力的御玺“方四寸”,玺文由丞相李斯书写,著名玉匠孙寿镌刻。据《汉旧仪》记载,玺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到西汉,“和氏璧”成为传国玺。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病死,幼帝登基,“和氏璧”由皇太后代管。

    王莽篡位自立前,派堂弟逼皇太后交“和氏璧”,她气得将它掷于地,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

    当王莽拿着“和氏璧”,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

    新莽政权垮台时,“和氏璧”一度挂在赤眉义军首领的头颈上。东汉初年,“和氏璧”才重回宫内。

    一直不想说太多,以后每天两更了,更太多没推荐票没月票换作谁心情也不好,每天熬夜写到两三点,花六个小时,结果成绩惨淡,看到人家《时空神玉》原本成绩很烂,有推荐位一下子就人气暴涨,说真的,有点刺激到了。前段时间编辑安排的推荐位太垃圾了,我不想说了,可能是我写得太垃圾了吧,呵呵,只想说一句“丢雷老母扑街!”如果不是有部分读又在看,我真的想太监,入宫了,但是又舍不得这本书,毕竟写了半年很不容易!快80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