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大将本色

    第917章 大将本色 (第2/3页)

指一盘算,大概认为若是试图反击、夺寨的话,人数占劣势不说,粮草也都在对方的手里,而且退路也被庭州封住了。乙吡咄陆部的人一点胜算都没有。

    而此时,大唐丝路督监高大人率六名护牧队驰到胡寨前,声言如果这些人不作抵抗,他将会以丝路督监的名誉、保证所有人性命无虞,放他们西去。

    于是这些人也都识时务地放弃了抵抗。高大人还特意给乙吡咄陆部可汗——阿史那欲谷写了封信,交这些胡兵们带回去。高大人在信中说:

    贞观二十年,西州天山牧各大草场萎缩,旱情严峻、情况紧急。幸好大汗筹划在先,在山顶湖边屯粮筑城,保护水源。有道是丝路一家,不分彼此。为不使乙吡咄陆部劳民伤财,本监决定:派庭州人马就近把守,接替大汗的人马做这件苦差事。但请大汗放心,只要有本监在,在水量的分配上一定能够做到称物平施,绝不厚此薄彼。但丝路督监恳请大汗,将委派来的六十名胡人筑城工匠暂留在山顶湖边,待筑城结束之后,本督监一定厚赏并遣他们回乙吡咄陆部……

    樊莺问二哥,不是说开始只有八十人,何时又变到了这么多,竟把二三百人都吓到?

    高峪得意地道,还是那八十人。但高峻在粮寨的背后掏出个暗洞,寨子后边就是一片林子。我们八十来人就这么里里外外、钻出钻进的唬人,从寨外看可不就跟真的似的!

    高峪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子乱飞,他说通过这次的经历,才从兄弟那里搞明白——原来打仗也不全是打打杀杀,竟有这么多的门道。

    他估计着,不要说他只是一个草商了,就算是庭州长史王达、和谷东守捉使高让,也一定对高峻大都督佩服得五体投地!

    “别的不讲了,只说我兄弟的白袍子,又是爬山、又是夺寨、又是筑城,到现在还干干净净的,哪像个刚刚打过仗的样子!这就是做大战役的本色!”

    柳玉如说,“好大的战役呀二哥,你先老实交待,峻的白袍子哪里来的,他原来穿的袍子哪儿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