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5章 有些微妙

    第1015章 有些微妙 (第2/3页)

床指指她,又指指东南西北四处方位,再指了指地下。

    对方眨了下眼,冲李治举起一只手掌,掌心向着他,另一只手在里面写了一个“文”,再写了一个“水”。

    李治惊讶于对方的聪颖,他问的正是她的祖籍。原来她是并州文水县的。

    过了一会儿,李治又指指自己的牙齿、再指指对方。

    武媚皱起眉,露出红润的舌尖儿舔了一下自己的牙齿,随后一只手冲他比划一个“二”,另一只手比划了个“四”。

    然后征询地看他,意思是,我答的对是不对题?

    李治冲她微笑,点了点头,知道她今年二十四岁了。

    不知不觉,这个不同于以往的枯燥的夜晚就熬过去了,内侍站在寝殿的门外奏道,“赵国公长孙大人、通直散骑常侍褚大人、兵部尚书李大人求见!”

    武媚娘冲李治吐吐舌头,很灵巧地起身躲到床幔的后边去,殿外的三位大人已经进来了。

    两人问过皇帝病情,欣慰于陛下病情康复之快。

    然后,褚遂良奏道,“陛下圣体欠安,正是太子磨炼的机会,如何总是让他守在床第之间呢?”

    又说,“臣闻陛下后宫也有人在这里值夜,那么太子更该到朝堂上去。”

    皇帝对此不是没有想过,但他观察过,自己每次醒来,李治与武才人都是隔床而坐,两人之间连个大言语都没有。

    在他生病的这段日子里,太子的服侍周到又耐心,他有些舍不得。

    长孙大人不见皇帝有什么表示,便暗示褚大人休言。

    然后他和李士勣又回禀了一件正事:驻守辽东的薛礼飞鸽传书,高丽对北边唐军忽然加强了戒备,而且对南方的新罗开战了。薛礼飞书请示唐军下一步的行动。

    算算日子,高丽对新罗动兵的日子,正是皇帝发病前后。

    此时新罗的求援信还没有见到,因为陆上的通道被高丽截断,海路也被其西边的百济阻拦了。

    皇帝在床上问三位重臣,他们对此事有什么见解。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认为,陛下正在病中,此事不能操之过急。褚大人还说,正在生着病的宰相房玄龄也是这个意思。

    皇帝听了禁不住苦笑,高俭走了,自己病着,房玄龄居然也病着!但事情却不在乎他们是否病着,高丽反而像是借题发挥,抓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他将目光投向了兵部尚书李士勣,李士勣道,“新罗未曾求援,大唐师出无名啊。再者事起仓促,调兵怕来不及。”

    进攻高丽,辽东平原是个军需供应的基地,而李士勣在辽东将领中的威信是很高的,说话举足轻重。

    李士勣一向好战,甚至连赦俘都从不赞成。若在以往他早就请缨了,今天显然是改变了思路。

    皇帝猜到让李士勣变得谨慎的原因绝不只是他嘴上所说的那么点,还有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自己病着。

    皇帝这次病的突然离奇,病情严重的甚是吓人,李士勣不想在政局不明的情况下动摇他在辽东的根基。

    万一战事失利,会极大地影响到他在朝中的地位。

    皇帝想,讨伐高丽的话,身为兵部尚书的李士勣一定会带兵去前线。那么万一自己不幸彻底倒下、升天了,对于李士勣来说,临时赶回来无疑是不大可能的。

    赶不回来的话,即便在高丽大胜,李士勣也不能参与和影响新政局的确立。他是不想在这样一个不明朗的时候,先歪一歪身子失去重心。

    皇帝没有点破,只是感到有些无奈。

    但这么放过高丽又不甘心,他吩咐道,“扶我起来,我要升殿!”

    长孙大人和褚大人连忙制止,不想让他动,但皇帝心中憋着一口气,居然只凭着两条胳膊的力量支撑起上半身来。

    李治连忙站起去扶,此时,一直躲在床幔后边的武才人也跑出来,从另一边相扶,把褚遂良狠狠地吓了一跳。

    这么说,自己方才劝谏陛下的话,她一字不落地全听到了。

    皇帝居然能走了!他让人扶着,重新坐在了龙椅上。虽然他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