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征兵和分田

    第一百三十一章征兵和分田 (第2/3页)

十万清军的进攻虽然不能说十足把握,但是自保绝对够了。

    为了能把仗拖得更久,李清远正在陕北寻找一种大杀器,只要找到那么守城就无忧了。

    这个东西就是石油,陕西自古就有石油的记载,后来抗战时期还小规模的开采,虽然产量不大,质量好像也不高,但是制造火油弹应该没有问题的。

    有了火油弹在配上弩炮绝对是对付清军盾阵的神器,燃烧瓶可是连坦克都能对付何况他们这几块木板。

    只不过李清远虽然知道陕北石油但是具体在哪他还真不知道,所以除了石油之外李清远还继续生产火炮。

    虎蹲炮就不说了,打人还成,但是想要和清军对射只依靠这个是不够的,通过对缴获清军火炮的研究熟悉,加上太行调过来的师傅的指导,这次吕梁终于开始开铸造第二种炮了。

    这种炮就是改进版的拿破仑炮,改变需要有两处,一个是材料的改进,原版的拿破仑炮是青铜铸造,重量大移动不便而且非常贵,李清远缺铜根本造不起,所以采用熟铁铸造,第二就是加刻膛线,提高精准度。

    其实这个时代滑膛炮要比膛线炮在战场上更有优势,尽管膛线提高了射击威力和准确度,但是这个时代开花弹威力有限,而且预制引信容易失误,所以战争中还是以实心弹为主,膛线炮发射的尖头弹虽然增加了准确度和穿透力,但是不如圆弹弹跳杀伤的范围大。

    而李清远之所以要坚持刻膛线,确是形式所迫,因为这一批炮制造的目的就是为了克制清军的炮兵,所以李清远现在需要的恰恰是准确度,有了准确度才能第一时间摧毁对方的炮兵阵地在炮战中占据优势。

    在蒲县,李清远以一千五对福康安一万五的时候敢不依靠城墙,但是下一步一万五对上二十万的时候,李清远还没有托大到敢让对方随便轰城墙。

    数量多到一定的程度,量变就会引发质变,而用一万五千人去和二十万人去打野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