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3【明朝商税超低的】

    063【明朝商税超低的】 (第2/3页)

发恭敬。甚至商队当中,还有不少人偷偷看他,似乎是想研究一下文曲星跟普通人有啥区别。

    商队虽然有马,但马儿驮着货物,个个都牵马步行。

    王渊一边观察沿途地形,一边跟秦浩闲聊:“秦把头,你这趟走昆明能赚不少吧?”

    秦浩笑道:“我赚什么?我就一个卖脚力的。”

    嗯,看来不是老板,而是运输队的队长,只负责带人把货运过去。

    王渊又问:“运的都是什么东西?”

    秦浩见神童对此很感兴趣,便详细说:“主要是些湖广货,从贵阳运去昆明赚差价。回来那趟才算真买卖,从昆明运些滇盐到贵州,我们东家是有盐引的。”

    王渊仔细打听,才知道这条路线,也属于茶马商道之一,不过是最不受重视的那条路线。

    最繁忙的茶马商道,乃川黔滇线,直接从云南经黔西入川,根本不需要通过贵阳。川黔线也很繁忙,从黔中运送茶马北走,最终目标是陕甘臧地区。

    “听说商税很低?”王渊好奇道。

    “商税还低?你听谁说的?”秦浩惊叫道,“商税高得吓死人,运气不好,血本无归都很常见。”

    大明朝的商税,确实三十抽一,而且书籍、笔墨、农具、果蔬、牲畜和婚丧嫁娶物品还免税。

    但这只是营业税!

    在津渡关口还要征收过境税,其税率,从三十抽二到十抽一不等。比如木材,过关时直接十抽一;柴禾、茅草也要三抽一;鬃毛、黄藤则是三十抽二。

    遇到不讲理的贪官,商队出发时就征过境税,木材商还没上路呢,就已经被抽走十分之一的本钱。

    宣德年间,为了推行大明宝钞,还在集市里把门店税提高五倍。果蔬种植大户也被盯上,只要装车批发就必须纳税,违背了朱元璋果蔬不上税的祖制。另外再设河运钞关,重复征收过境税,按船只大小进行收税。

    除此之外,还有皇店。

    这玩意儿是在正德年间大兴的,刘公公居功至伟。

    仅在北京城,就设了六个皇店,对客商进行毫无法律依据的征税。现在皇店已经以北直隶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散。太监打着皇帝招牌,拦截来往商贾,征多征少全凭心意,动辄“打死人命,糜所不为”。

    刘瑾倒台之后,皇店不但没关闭,反而在全国铺开。

    因为朱厚照已经尝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