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郑冲的打算

    第111章 郑冲的打算 (第2/3页)

边道:“阿冲,这趟赈灾只给你三十万两,是不是太少了些?要知道多少灾民等着吃饭的,实在不够,二叔这里还可以给你十万两。”

    郑冲闻言,心头一暖,急忙道:“我怎么能用二叔的钱?二叔你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

    说罢,郑冲辞别郑芝虎,自回清乐斋去了,郑芝虎看着郑冲背影笑道:“年青人就是倔强,看来这趟大哥是有意让他磨练磨练,三十万两去赈灾重建?杯水车薪呐,嗯嗯,年青人太顺了也不好,是该吃点苦头,遇些挫折了。这天灾岂会是那么好救的?大哥定是想让冲儿受些挫折,最后再出手相助吧。”

    赈灾、重建、防疫三件大事需要多少银两呢?郑冲心中已经粗略估算过,仅安平镇一处就需十五万两,泉州那里估摸需要八十五万两。

    这还只是安平、泉州两处?金厦呢?漳州呢?需要多少?郑芝龙只给了三十万两,郑冲何尝不知道这是郑芝龙又再给自己出难题了。

    郑冲没听到郑芝虎的话,心头却很明白。回清乐斋的路上,他都在盘算着银子缺口如何弥补。回到清乐斋后,张灵素急忙将郑冲迎入屋内。郑冲三天没回来,此刻回来,只见他衣裳脏乱,脸上倦容满面,心头颇为心疼,急忙命映雪打来热汤水给郑冲梳洗沐浴。

    郑冲洗浴之后,脑中还在不断思索,最后实在是困乏了,倒头便睡,一觉睡到天黑才醒。起身后,张灵素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见得热腾腾的饭菜,郑冲心头又是一暖。

    郑冲请来徐光启、艾儒略一道用饭,张灵素一旁陪坐,要请徐光启出面筹办赈灾之事,便要说服徐光启。徐光启忧国忧民,这等赈济灾民的大好事,或许不须多费唇舌吧。

    当下在饭桌上,郑冲便将赈灾之事说了,但并未直接开口请徐光启出面,而是委婉的道:“这赈济灾民之事,我已经与家父说了,但家父总是顾虑重重,而且只给了我三十万两银子,便要办这赈灾之事。徒儿自觉身上担子重,特来请教两位先生的意见。”

    艾儒略听了之后先是夸赞了郑冲的善心之举,随后表示他会号召在福建的信徒一道捐献钱财,帮助赈灾,他还会号召来明国做生意、传教的外国商人们也捐钱,多募捐一些来替郑冲分担压力。

    郑冲却对艾儒略老师的热心表示了礼貌的谢意,他并不看好基督徒的捐献,福建能有多少教徒?脚趾头都能数过来,这些人能捐多少?更何况他们自己也遭灾了,能自保就算不错了。至于来明国的西方商人、传教士,那个不是冲着利益来的,能捐点算是给艾儒略面子,实在不可能捐多少。

    徐光启闻言也是叹口气道:“也是难为博文了。其实令尊说得对,此事令尊插手太多的确不好,郑氏捐纳些是可以的,但绝不可出面操办此事,此乃官场大忌……”

    听得连徐光启这般说了,郑冲心头明白这官场忌讳的厉害了。徐光启的话与郑芝龙是一个意思,最后总结下来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八个字。

    台风过后,安平、泉州等地需要重建的东西很多,历来重建项目都是蕴藏着丰厚的回报,不论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