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郑冲的打算

    第111章 郑冲的打算 (第3/3页)

民心也好,声望也罢,就算是直接的利益,郑冲相信只要挖掘得好,一定不会亏钱,反而能名利双收。是以,他不惜游说郑芝龙,并且得到郑芝龙的首肯,将赈灾大事交给自己办理。

    其实郑冲心里一直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通过主持赈灾重建之事,一来可以再为自己树立威望添砖加瓦,二来自己筹划已久的许多事情可以大面积铺开来做。

    其一就是已经与郑芝龙说过的改造船坞、码头、船厂之事,郑氏需要更加庞大而且能够远航的战船来支撑今后的战略,改造之事迫在眉睫。好在此刻一场大风将原来的都破坏了,索性便推倒重建,此事由郑冲主持,自然就是按他的构想,来进行重建。

    郑冲今后不但要打造更大的风帆战船,打造更快的飞剪船,他还想重新营建火器厂和火药厂。郑氏的火器也继续更新换代,虽然按现在的工艺水平,还很难打造更先进的火器,但大规模的制造燧发枪替代现在明军的火绳枪还是能做到的,火炮方面郑冲记得铁模铸炮法。

    明末这个时代,铸造火炮历来是用泥型。泥型制好后需长时间才能干透,从开工到出炮,需要一个月左右。而且所制大炮蜂眼极多。在后世晚清太平天国时期,龚振麟就发明了用铁模铸造铁炮,而郑冲记得这铁模铸炮法。

    铁模铸炮有很多优点,比如一模多铸,成本低、工时少,“用一工之费而收数百工之利“,“用匠之省无算“;减少表面清理,碹铣内膛的工作量;铸型不含水分,少生气孔,用后收藏,维修方便,如果战时紧迫,能很快投产以应急需。所有这些,都讲得相当真切,符合实际。在一些主要技术问题上,和现代铸造学对金属型的认识是一致的。用黑色金属型铸造重数百斤至数千斤的大型铸铁件,困难很多,即使在现代亦非易事。龚振麟首创铁模铸炮,无疑是一个出色的技术成就。

    是以郑冲打算今后在郑氏火炮铸造方面直接用铁模铸炮,同时他还知道黑火药的最佳比例配方、康格里夫火箭等等新式的火药、火器,相信郑氏的火器局由他来重建,一定会大放异彩。

    而重建项目中,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郑冲则想趁此机会开办水泥厂。作为穿越者,水泥也是一种极好的穿越材料,工艺并不复杂,造出水泥来,很多地方都能用到。郑冲相信,捐出去的钱,大半最后能够通过水泥厂收回,今后郑氏又多了一项可以盈利的商品,同时也把自己的水泥厂建起来了。

    还有防备疫病,通过采购药材,郑冲甚至可以考虑建一家中成制药厂,可以大量生产一些成药,比如八宝丹、行军散、避瘟丹等等。这些中成药也并不需要太高深的化学科技,清朝太平天国起义年间,胡雪岩办的胡庆余堂就曾大量生产这些中成药,然后供给军队和民间,让胡老板赚了个盆满钵满的。

    郑冲早就计划着要做这些事的了,只是万事开头难,他本打算到了泉州之后,自己在泉州慢慢弄起来。但既然眼下一场台风过后,有了这么好的机会,便想借着这场东风,借着官府赈灾的名义,借着郑氏的支持,提前开始铺开,甚至是几件事情可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