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功过可相抵

    第404章 功过可相抵 (第2/3页)

大势吹捧崇祯一番。不过东林党和闽党还算中肯一些,除了吹捧崇祯之外,大力赞颂了郑冲及前方将士浴血拼杀的功绩。

    也吹捧了小半个时辰后,这股浪潮才被兴奋的崇祯压了下去,崇祯端坐龙椅上,此刻他才觉得这龙椅能坐得安稳些了。

    “那就议议看吧,这趟该如何封赏。”崇祯笑呵呵的朗声说道,郑冲的奏报中已经将各级将校的战功都分配好了,当中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东江镇将门诸将被压制,而郑冲麾下俞硕明、于孟熹、杨耿、陈晖、施大暄等将领战功被拔擢极高。

    兵部尚书张凤翼先站出来说话,这趟算是郑冲又救了他一回,连月来关外战事不顺,他被崇祯责骂过多次,要是关外战事失利,他这个官也算当到头了,甚至有可能丢了脑袋。现在才崇祯七年,兵部尚书可是已经死了好几个了。

    于是张凤翼决定投桃报李,“臣该管兵部,此趟朝鲜之役,平辽总兵官郑冲及前方将士能力挽狂澜,的确劳苦功高。虽然郑冲自请失职、失查之罪,但郑冲只是总兵官,主管兵事,而邹维琏乃是备胡经略,与朝鲜之事上,郑冲罪责不大。因此其战功不可掩,当论功行赏,并赦免其失查之罪。其下将佐,可按郑冲所奏封赏便是。”

    张凤翼的意思很明白,朝鲜北方这趟失陷数十城池的罪责,邹维琏该负主要责任,郑冲负责行军打仗,他是次要责任。而郑冲立下大功,不但罪责可免,还应封赏。

    此言一出,朝堂上开始议论纷纷。

    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钱士升闻言眉头一皱,便站了出来,朗声道:“皇上,郑冲奏折之中已然说得明白,勤王诏令之事乃是他与邹维琏一同商定之事。此子虽然方才弱冠之年,但有勇于承担之勇气,是非分明,高风亮节。既然郑冲自请其罪,当与邹维琏同论。虽然此趟朝鲜之役,先败后胜,郑冲居功颇大,但离不开钱粮军需,而钱粮军需正是邹维琏在幕后筹措。臣以为,此趟郑冲与邹维琏可功过相抵,郑冲下旨赏赐些钱财,邹维琏降旨留用即可。其余有功将士,按郑冲奏报封赏即可。”

    钱士升的意思也很明白,郑冲自陈与邹维琏同罪,那就一同担责,这趟战功可功过相抵,这样就能保下邹维琏来。

    文震孟也出班奏道:“皇上,钱尚书所言甚是。郑冲此趟再立新功,然其年岁尚小、资历尚欠,若封赏太重,只恐不美。不若便按郑冲之意,使其与邹氏一同论罪,功过相抵,重责轻罚。只要能与朝鲜那里有个交代,也便是了。”

    两人的话得到了东林党和闽党大臣们的赞同,特别是文震孟的话提醒了大家,郑冲年纪还小,不过二十岁的年纪,要是拔擢太高,将来赏无可赏,就十分危险了。

    于是,东林党是为了拉着郑冲一同保下邹维琏,而闽党则是想让郑冲不被捧杀太甚,于是两党联手附议,一时间声势颇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