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历史的轨迹

    第十四章 历史的轨迹 (第2/3页)

,再是熟悉不过。别说面容,她的每一根头发丝,两人都能认得。

    对于方锦书的转变,连被学堂先生赞为天资聪颖的方梓泉也弄不懂了,沉吟片刻道:“我估摸着,妹妹是被吓着了。不要说她,我们从小到大,何时离开过亲人?”

    所以,她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性情有所改变,也能理解。

    应该庆幸的是,方锦书没有变得胆小恐惧,也没有用蛮横来保护自己,而是进退有度。无论如何,这都是好事。

    方锦晖眼底的忧虑逐渐散去,点点头道:“弟弟说的是,我们谁也没有经过这样的事。”

    话说回来,京中常有丢失小孩的事情发生,但能找回来的确是寥寥无几。为了怕提及方锦书的伤心事,两人都没有问她是怎么逃出来的。

    姐弟两人自有默契,对视了一眼,方锦晖道:“我们去母亲的院子里。”

    救了妹妹出来的恩人,母亲留了在花厅里说话。只要见到她们,就什么都知道了,不需要再去询问妹妹。

    ……

    方锦书出了月亮门,沿着抄手游廊,往前院的书房里走去。

    与后宅的精巧雅致、曲径通幽不同,前院的格局方正,修葺得端庄大气。

    方家是书香门第,就算是粗使下人,也略略识得几个字。在书香里浸润着,所呈现出来的气质,就跟她前世所住的定国公府有极大不同。

    书房里,方孰玉坐在主位上,权墨冼垂手站着,两人说着话。

    无论是从辈分,还是论仕途,方孰玉都是权墨冼的长辈前辈。他是一甲进士出身,由先帝点了供职于清贵无比的翰林院。在他面前,权墨冼一个贡元还没有坐的资格。

    司岚笙在打发人去报讯时,就说明了权家一家三口的情况,方孰玉也明白了妻子的打算。

    救了方锦书一命的恩情,他自然会设法偿还,但此时,他是把权墨冼当做后辈在考较。方家本是魏州的望族,嫡支从立国之日起,就一直在京中做官,人脉甚广。

    但很可惜,在先帝时,方家的嫡支却站错了队。庆隆帝甫一登基,就将方家嫡支赶回了魏州老家。

    不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