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墓中墓

    第54章 墓中墓 (第2/3页)

觉一阵疾风从里面倒灌进来。充裕的空气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一直被狭窄山洞压抑着的胸腔,也瞬间感觉充盈起来。我伸手在洞口感觉了一下,里面的气流很强,好像跟什么地方连通着。

    话虽如此,可这根本就不可能啊!谁他娘的会在自己的墓里开气孔,这真是搞笑了。我蓦然一惊,被眼前的意外情况打了个措手不及,越发搞不清这座古墓的套路了,有些发懵的说道:“这是怎么个路数?玩人呢!”

    爷爷听了我的话,摇了摇头,顺手将罩在脸上的防毒面具解了下来。我被爷爷的举动一惊,正想阻止,却刚好看见铁丝笼里的几只山鸟。这几只山鸟在幽闭地山洞里憋屈了半天,多少都有些打蔫了。谁知现在被这洞口倒灌进来的气流一吹,反倒恢复了几分活力,此时正“唧唧喳喳”地叫着正欢。

    如此看来,这洞口外面的空气质量是没什么问题了。我也是憋得难受,就顺手将面罩解了下来。转头一看,只见爷爷眼中精光闪闪,语调兴奋地对我说道:“小晨,咱们应该是遇见一座墓中墓了!”

    墓中墓?这词从爷爷的嘴里刚蹦出来,我当时就是一惊,有些不可思议地看向爷爷。墓中墓这种说法,我也只是在偶然间,听行里的几位老前辈讲过。从古至今,由于地壳运动等自然因素和人文传承的相互作用下,像墓压墓、墓排墓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像墓中墓这种情况,不说是件传说中的事情,那也跟大海里面捞针的概率差不多了。

    由于我国古人信奉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都非常重视丧葬一事。每年的扫墓祭祀,也都是为了表达对亡者的悼念和敬畏之情。而那些能够修建这些大型陵墓的王孙贵族,更是看重这些祭祀仪式。

    古人为了表达自己对祭祀一事的重视,都会在地面修建一些气势恢宏的陵园建筑,以供每年扫墓祭祀之用。例如著名的明十三陵,陵区里面就设置着像神道、石像生、碑亭、牌坊、宝城、明楼一类的地面建筑。这些建筑,除了每年的祭祀活动外,也基本没什么别的作用。说白了,这也就是一种宣扬国威、有钱使劲花的变相装逼行为。

    可对于墓中墓来说,像上面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