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制度的诞生……

    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制度的诞生…… (第2/3页)

    在中原军队看来,这就是陆皇帝所言的治安战。

    以南越人为战斗主力,后者纵然身材矮小,力量也欠缺,但总是有一些性格悍勇的。只要言而有信,奖罚分明,这些人就有足够的动力去为中原作战。

    披上棉甲,拿上刀枪,如此这般的土著附庸,已经足够追的南越反抗军抱头逃窜。

    “李明,你带人从那边去,占领那个高角楼!孙大郎,你带人正面推进。其他人继续看住四面,大家保持警惕!”

    即使有土著做挡箭牌,钟相军也并非安全无失。一切都要小心再小心。

    半响,男人的惨叫声和女性的哭泣声打破了这儿的寂静。血与火之后,大群的俘虏随着这支兵马归入了中原军队的营垒,后者是俘虏,也就是可以买卖的奴隶。

    人力商行在南越地界上的出现,叫三藩的军队都陷入了一种莫大的激励中。那些俘虏再不是只会浪费粮食的废物了,而是实打实的钱财。

    工部的矿产勘探队在琼州发现了一处高品质的铜铁矿,在南越沿海地区发现了一处质地优越的煤矿,二者要开发都需要很多的劳动力。还有那琉球,以及赣西、湘南、鄂北的铜铁煤矿,乃至沪港的工地上,再多的俘虏,无论男女都都被消化了去。

    男的去做苦力,女的则可以卖给矿场的矿工。那矿场的工作固然危险性高,可正式矿工的工资也高。且矿工多的有那娶不到媳妇的,正好解决了前者的后顾之忧。再不成还可以抛到市场上么。

    横竖俘虏有销路,打仗有钱赚。这就给了三藩兵马足够的动力去作战。而随着他们不断地深入崇山峻岭当中,越来越多的南越蛮人倒在了他们世代生活的大山深处,或是臣服在了中原脚下。

    ……

    洪武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从一艘来自广州的天方商船抵到了焕然一新的吴淞港,一群本地工人就忙不迭地围了上去,开机器的开机器,扯吊绳的扯吊绳,一架架崭新的大型畜力滑轮吊机耸立在吴淞港的码头上。在几十名工人的上下合力操纵之下,这艘天方商船搭在的货物,半天时间就卸完了。

    时隔数月,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再次来到了吴淞港。昔日里,这儿仅仅是一处简单的入江口道,但现在,这儿已经取代了通惠镇,成为了沪港地区的第一重地。所谓“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端的不是瞎话。

    去岁,费萨尔耗资万贯在吴淞口购入商铺三间,这方才不到半年,市场售价就已经翻了一番。

    但这且不是费萨尔急匆匆赶来沪港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缘由是已经抵到了扬州的陆皇帝。

    后者沿途巡视淮南水工,费时大半月光景,已经要告一段落。那接下的日子,定然是要巡视沪港。

    这不仅是沪港本身的一大盛事,更是他们这些商人的一大盛事。那不分夷夏,无人不愿意迎奉出彩,以得到中国皇帝的褒奖。

    更不要说皇帝出巡,沿途携带的达官贵人,乃至随行的内务办,那都是一等一的豪客贵客。

    这次费萨尔就拿出了自己手中全部的精品,甚至出发前还在广州高价收购了一批上等宝石、宝马。

    宝石,这一直是天方与中国交易的拳头产品,虽然因为数量限制,总金额远不如香料。但看那些大海商,谁家手中没有一批精品宝石?在通常意义下,这些就是他们与中国贵人沟通关系的凭借也。

    而宝马,尤其是卖相极佳的宝马,却是近来时候中国市场上陡然热络起来的抢手货。

    尤其是益都那边的贵人,人人愿意花大价钱购入上等良骏。那种劲头可不是只为了寻找好马坐骑。

    原因如何,费萨尔根本无从得知。但这对于他来说,对于整个天方商贾而言,都是好事。

    那大批量的马儿,远渡重洋,自天方运抵中国来,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可少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