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赵氏的希望,赵氏的未来

    第八百五十五章 赵氏的希望,赵氏的未来 (第2/3页)

源源不断地汇聚到中国。

    别以为万里之外的美洲、非洲、欧洲是多么遥远。

    此刻的宋人已经涉及了天方和非洲,而蒙古人能靠着几万的骑兵,西征欧洲大陆,陆皇帝没理由在更优越的条件下做不到啊?

    再有那美洲。

    横穿太平洋自然是一困难的事儿,但沿着日本北边的阿留申群岛,船只能一路顺着岛链行到美洲的最西北角,或者直接就乘着北太平洋暖流抵到北美的西海岸。然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寒流南下,怕都能有抵到中美的墨西哥了。

    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财政只会更加富裕。

    工商业发达,税赋无有变化,百姓们也只会越发的富裕。

    那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知识真的就是财富,而读书也真的能使人进步。

    只是那些‘书’并非是四书五经。

    中国仍旧会是一个官本位时代,但‘秀才’、‘举人’所开启的公差时代,以及进士高中也要从基层做起,也是八品官儿的现实,必会很大程度上抵消科举的影响力。

    不经过任何的过渡,只要一举高中便可以直上云霄。赵家果然是善待士人,人老朱家都还有“观政”这一说呢。

    而现在,科举虽依旧是官场之人进步的阶梯,却远没有赵宋来的直接。陆齐朝的八品官那是在县堂官之下啊,县一级的父母官都是正从七品,与赵宋朝从八品的诸州县令是全然不同的新制度。且士子们读书有几人是真为了读书?不都是为了科举扬名,为的是做官么。所以,读四书五经对他们言只是一种手段,实则是为了做官。而为了有官做,上头考什么他们学什么。这点,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已给出答案了。

    那种死抱着经典不撒手的人,改朝换代时候自然有,但经过十几二十年的熏陶后,这世上还会有很多“遗老遗少”么?尤其是闻焕章封国之后?

    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发酵,来衍化啊。

    后来事谁人能看的清楚?

    大艺术家看不起的,赵不试也看不透的,他们放下纠结后,目光所触之处,也与此毫无相干。

    “新福气候湿润,土地肥美,地藏夺矿,又有南洋水师开垦征讨,若陆氏真能将此地赐予九皇子立国开疆,那当再好不过。”

    让大艺术家把祖宗卖掉,陆谦也是给出了大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