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节 清军的反扑

    第三十六节 清军的反扑 (第2/3页)

    不过技术军官的缺乏,也不是不能解决,只要是人的问题,都能通过主观能动性解决。周琅采取了先训练军官,然后让军官去训练士兵的做法。采取以点带面,最后全面铺开。

    可物质的缺乏,就是真正的缺乏了。从印度离开之前,周琅采购了数百只赫贝斯步枪,经过打仗和训练,现在还能正常使用的,只有五百只。科林手下的雇佣兵和华人士兵,以及周琅手下早期那六十多个士兵,现在的军官,基本上就瓜分完了这批武器,导致新招募的人手连武器都没有。

    装备问题极为紧缺,只能暂时雇佣铁匠打造冷兵器装备士兵。但这显然不符合周琅打造军事力量的标准,他可是一直将东印度公司,将西方军队看作他未来的潜在对手的,因此他的軍队必须装备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只希望哈拉尔明年回来的时候,能够带回来自己需要的武器,同时周琅已经开始找当地铁匠试制赫贝斯步枪了,只要能仿制出来,性能差一些也能接受,毕竟这是零跟一的区别,总好过没有的强。

    人力上缺乏足够的军官,物力上武器严重缺乏,这让周琅不得不在十天之后,暂停了招募士兵的行动,跟科林商议出兵事宜。

    让科林派遣雇佣兵帮忙训练士兵科林借口雇佣兵大半生病,但跟他商议出兵夺取优良港口的问题,他却决口不提这些困难,似乎这些困难并不是难以克服。

    跟科林商议之后,还是以科林手下的雇佣兵加上三百个华人士兵为主力,向打鼓港发动进攻。

    根据目前的情报,打鼓港的防御力量,并不是如陈光辉说的那样空虚,因为防守打鼓港的打鼓汛和岐后汛这两个汛地的士兵并没有被凤山县抽调,不是凤山县不想抽调,而是这两个汛属于海防汛,不归凤山县绿营管辖,不管是南路营的参将,还是巡检司都无法调动,他们归台湾水师管辖。

    两个汛汛地位于打鼓港南北两个海岬,高居悬崖,地势险要,而且修筑有炮台,各有炮台一座、烟墩三座、望高楼一座。而且修筑有城池,早在郑成功时代就修建了海防要塞,著名的雄镇北门就是打鼓汛的炮台。

    雄镇北门和岐后汛炮台,牢牢的锁住了港口,两汛驻扎的士兵有三四百人之多,跟科林兵力相当。

    但清军的腐朽不止是陆军,水师同样腐朽,甚至尤甚。历史上十年之后海上巨寇蔡牵就从海上攻陷了这里,还一路杀到了凤山县城。而现在科林是从他的腹背进攻,设计来防御海上威胁的海防要塞完全没有发挥作用,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被科林攻下,不过这次终于有了死伤,依然带头冲锋的雇佣兵有十人被打死,华人士兵也伤亡了十余人。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并不是水师的战斗力就强于绿营,更多是因为海防汛地被陆地后方进攻,往往意味着守军陷于死地,因此做了困兽之斗,不像绿营陆军,有逃跑的可能。另外就是,华人士兵的指挥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出现了执行作战命令混乱,战斗意志也很有问题,冲锋的时候拖拖拉拉,队形混乱。

    但到底还是打下来了,打下打鼓港之后,这里就成了目前中国(东印度)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天然深水良港,加上科林发现自己手下并不是那么可靠之后,请求周琅派更多的人来驻守。

    周琅一直留在凤弹汛,接到消息后,整顿軍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