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节 谈判

    第六十七节 谈判 (第2/3页)

的。

    至于主干道,已经固若金汤,周琅此时巴不得清军来攻击呢,因为炮兵也已经渡过东港溪,部署在了这里。如果清军像之前那样打来,周琅有信心以零伤亡击溃他们。

    清军是第二天来的,昨天辛苦到很晚,周琅并不希望今天继续打仗,但对方要打的话,他也奉陪,不过清军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派出了一个信使,他们竟然是来谈判的。

    周琅还以为清军是不会谈判的,这倒是有点出乎他的意料。

    但谈判的内容,却跟西方意义上的谈判完全不同,他们一个马兵甩开大队,单骑走入阵前,要求跟当家的谈谈。

    清军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走。

    来人说:“各位好汉,你我往日无冤近日无仇,我等当兵也不过为了一口饭吃,犯不着拼命。你们让开道儿,让我们走,我们把炮台给你们,大家各取所需。”

    这真是一种奇特的谈判,他们不是代表清军,不是代表满清,仅仅是代表他们自己。

    完全没有甚为军人的责任感,连传统的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道德观都没有,只是把当兵看作是一种谋生方式,为了口吃的,认为不值得拼命。如果清军都是这种心态,难怪日后会被洋人虐了,两支军队在思想上就完全不同。

    周琅也不是非得要这些清军死,他原本是商人,现在学着做一个枭雄,他不是杀人狂,之所以要全歼这股清军,是担心他们北上进入平原腹地,跟乡土势力联合,所以让他们走,是可以的,但让他们北上,是不行的。

    周琅给了另一条路:“让开路是不可能的。但我可以让你们从海上走,坐你们的船走,离开凤山,永远都不要回来了。”

    小兵回去了。

    周琅以为清军会接受,毕竟对他们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逃命,可满足了周琅阻断清军跟地主团练之间联系的目的,杀不杀人,并不重要。

    可是对方没有了回音,显然他们不打算接受,这就有点意思了,看来清军的目的不是逃跑,至少不仅仅是为了逃跑,他们的目的就是去屏东平原。

    去那里做什么?联合地主武装再打回来?

    没有等来清军的回复,等来的是他们的攻击。

    清军兵力大概一千人,马兵有一百多,其他多是步兵。

    冲锋的并不是马兵,清军的轻骑兵向来不是冲锋的兵种,甚至攻击敌军的时候,也往往是下马步战,打退了敌人后,才会上马追击。因此最先发起进攻的是步兵,他们在东港军营外列阵,然后举着只有心理安慰作用的盾牌,慢慢向前逼近。

    可周琅距离他们的军营和炮台也就只有一里多,已经处于大炮的射程之内,当然是西方火炮的射程,清军自铸的大炮大不了这么远,打到这个距离,就失去了准确性。

    因此其实从他们离开军营,周琅就可以炮击他们,但还是等他们走进了八百米的时候,才下令开火,还是一个效率的问题。

    这只軍队确实有所不同,即便是在大炮的轰击下,他们竟然还能继续前进,当然实心弹造成的线性杀伤不足,也是原因。等到了四百米,陈逆直的炮兵换上了葡萄单,一门炮发射几十发甚至上百发铁丸,瞬间就撂倒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