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节 安民

    第六十八节 安民 (第2/3页)

营则留下了五十门,修建了两座炮台。

    “把二十门都拉过来,装到东港炮台上。”

    王辅茞一一记下。

    然后询问:“现在东港打下来了,是不是不用调崁顶的兵回来了?”

    周琅道:“军令已经下达,从时间看他们就快返回了。朝令夕改容易引起混乱,等他们抵达东港后再安排。倒是下一步,我们得考虑一下。”

    王辅茞点头:“清军战力衰微,我们是否该去救凤山县?”

    周琅道:“救是要救的。之前先摸一摸情况吧,现在我们对淡水溪东地区(屏东平原)不甚了解,之前哪里是天地会的地盘。既然他们不能守,下一步我们就接过来。”

    王辅茞很满意周琅这种稳健的作风,文人都崇信高筑墙缓称王的策略,能收了屏东平原,也就有了稳定的根基,这里出产的粮食,每年都大量向外出售,足以养活凤山县三十万人,还能多出很多,用来养兵的话,可以养十万兵。

    只是周琅一直苦恼于如何拉拢那些地主:“可能让乡绅支持我等?”

    王辅茞更满意了,历史上能成事者,不管强弱,凡是得到缙绅阶层支持的,才能成功,凡是跟缙绅为敌的,全都失败。朱元璋当年并不是最强,却能笑到最后,就是因为他没有动地主的地。李自成应该是史上最强悍的反贼了,可自始至终坚持劫掠地主富户,到最后手里也没几个读书人支持,最后白白把江山拱手让给了满清。

    周琅现在也不是最强,但却有拉拢豪绅的意图,这一点至少说明他比天地会那些人强。

    王辅茞虽然是一个穷人,但跟穷苦江湖人物为核心的天地会从思想上是有差别的,他是一个读书人,而且以读书人的身份自豪,他并不认为地主收取重租盘剥佃户是不道德的,反而认为知书达理的地主缙绅才是有身份的体面人。

    所以对周琅的想法他百分百支持:“无非是示恩于下!属下恳请大帅,若能雄踞淡水溪,减免一年赋税!”

    周琅笑道:“只要他们支持我,别说一年了,三年都可以。”

    周琅一直怀疑,他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可能收不上赋税,那些地主现在哪个不是招募家丁自卫,去征他们的粮,他们是会抗粮的。除非自己展现出完全碾压满清的力量,到时候他们才会接受现实。现在在他们看来,满清比周琅要可靠的多。

    王辅茞叹道:“三年大可不必,我军粮草还要仰仗赋税,不能依靠劫掠啊!”

    周琅道:“这件事你可有打算?”

    王辅茞道:“在下愿意走一趟,去乡下安民。”

    王辅茞虽然不是当地人,但他是读书人,他对地主们有天然的信任感,觉得那些人是可以沟通的。

    周琅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