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节 海上同盟

    第七十三节 海上同盟 (第2/3页)

果就跟护航的官兵起了冲突,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外,一般官兵不会为难他,也为难不起他。

    这次之所以跑来跟天地会合作,那是被逼急了,官府动了他的老巢。官府起用了云霄当地出身的居官陈名魁担任金门游击,镇守铜陵(东山),卡住云霄出海口的峛屿、岱嵩、古雷等地,由于同为云霄人,陈名魁对朱濆走私网络的打击十分彻底,逼得他无法在家乡立足。

    正好通过广东天地会的关系,联系上了在台湾起义的陈周全,一咬牙就跑来了台湾,在鹿港解救了陈周全。

    之后他帮陈周全销赃,或者说是相互销赃,陈周全起义军一路北上,夺取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但这些东西无法变现,朱濆用自己的网络帮陈周全销赃,然后从大陆采购各种物资。朱濆在海上劫掠的物资也会在鹿港变卖,或者直接卖给陈周全,从台湾换成粮食买到大陆。

    接着朱濆将他在云霄船厂搬到了鹿港,在这里继续打造舰船。

    可以说双方合作,一个得到了稳定的基地,另一个得到了海上保护,有了朱濆,陈周全不但不用担心清军从海上打来,还能通过海陆攻取淡水等地,绕开了清军的层层布防。

    海盗有一个稳定的基地极为重要,这几年海上最大的海盗势力,并不是中国的海盗,而是来自越南的海盗。

    当然越南的海盗,也是中国人组成,越南此时才四百多万人口,人力很不足。所谓越南海盗,是越南农民起义的西山王朝,招募中国渔民组成的海盗集团。西山朝用官位吸引了许多海盗头目投靠,每年风季都让这些海盗组成船队到中国沿海抢劫,为西山王朝解决了财政问题。海盗们得到的,则是销赃的分成,一般他们可以得到四成。同时除了一些头领热衷于权位,大多数小海盗,则是通过西山王朝这个稳定的基地,得到船只和武器。

    可笑的是,小小的越南起义军支持的海盗势力,硬是纵横中国沿海十余年,被称为东南海盗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上一个黄金时代,是明末郑芝龙时代。

    西山海盗成群,清廷水师根本不敢对抗,乃至每年都会让他们从越南直接北上到浙江。浙江温处道道台秦瀛上奏说“官府哨船不敢近盗船,见商船辄横索赀财,商船不与,便指商船为盗船”。水师不但不敢打击海盗,反而借机勒索普通商船。导致许多商人反而要通过跟海盗合作获得安全。

    后来剿灭海盗的名臣阮元上奏说,“三省(闽粤浙)皆有洋匪,而艇匪为尤甚。该匪半属夷人、半属粤产。经由粤而过不留,至浙则逗留伺劫,动辄半年。闽、浙土盗附和艇匪,各岸奸民暗通土盗,日多一日,年复一年,若不亟为剿灭,渐至酿成巨伙。”

    朱濆跟广东海盗群体不一样,他跟越南西山朝没有关系,之前一直依靠自己的办法打造基地,他是世代海商,并不是得到西山朝支持而发展起来的,现在跟天地会结盟也属于没有办法。

    但已经跟陈周全结盟,而且表面上接受了陈周全的册封,成为大明天运国的镇海王,他还是要受到陈周全的约束的,比如陈周全命令他打澎湖,他也不能不打。

    为什么打澎湖,因为澎湖作为台湾跟大陆之间的中转,清军从大陆出发的物资和軍队都是经过澎湖送到台湾府安平港的,一旦占领澎湖,就切断了清军跟台湾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