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节 税官也是官

    第七十五节 税官也是官 (第2/3页)

    朱濆真是拼了,对于海盗来说,船就是根本,但他顾不上了,真等周琅打造好船,那得等几年,他要单独跟清军耗几年,估计粉头的草都一人高了。

    南帅无需担忧,即便我不在金门,你我还是要守望相助的吗,我军屯左营、打鼓,澎湖旦夕可至。

    朱濆这才稍微放心,但还是比不上周琅占了金门来的安全,周琅占了金门,所谓的守望相助大概就是清军攻打金门,他去救援,现在反而成了清军来打他,他指望周琅守望相助。

    周琅很快就离开了澎湖。

    这次直接回到打鼓港,在周琅的计划中,这里将是重要的政治中心,东港是商业中心,左营就只有一些军事价值。所以他将造船厂就设在打鼓港,他的家也一直按在打鼓港。

    凤山县已经拿下,现在整个凤山,都是周琅的地盘了,跟地主势力的关系虽然算不上融洽,但已经有了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

    下一步就是尽量争取读书阶层的支持,地主子弟可能一时半会不可能拉拢过来,可读书人中也有一些底层出身的,有的是家道中落,有的是机缘巧合得以读书识字,比如有一些乡绅热衷于办学,请了一个先生,免费让乡里子弟读书,未必能够持续,但总有人有幸得到读书的机会,还有一种是宗族体系,整个村落都是一个宗族的话,办的学堂族人都是可以免费上的。

    这些穷苦的读书人,未必就比淳朴的百姓有野心,但心里的不甘恐怕要多一些,在无法从满清的科举中得到希望的情况下,投靠周琅未必不是一条出路。反正周琅已经在凤山县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向乡绅阶层表达了自己的友好,展示了自己并不是天地会那样的流寇,是有心认真治理地方的。

    所以在剿匪之后,在各地招贴的招贤榜开始慢慢有人响应,前来应招。

    赵文镇守凤山县,将这些应招的读书人集中起来,然后一路保护送到打鼓港。

    人数不多,只有二十三个,显然乡村读书阶层对周琅的观感还不够好,或者说,对他的信心还不够大。

    这些人跟天地会没有什么关系,那些跟天地会有关系的读书人,如果少有野心的,早就跟天地会走了,他们这些人既然愿意投靠周琅,显然心里也是不甘平庸的,没有跟天地会,而是来跟周琅,主要是跟天地会没有联系,天地会里的读书人,都是城市读书人,而他们来自农村。

    都是年轻人,最大的只有十九岁,最小的才十四,读书的水平也都不高,大多数只限于识字,上过几年私塾,读书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来自一户地主人家,五岁开蒙,读过四书五经,考过科举,但连一个秀才都没考中,可是家道中落,他爹遭人构陷,被诬向盗匪资米粮,然后家产被充公,一下子气死了。

    周琅看来这倒未必是诬陷,小地主高价向海盗出售大米,未必不是真事。

    但他不愿深究,反正这个叫做林奋的十七岁年轻人,对官府充满了不满,对他有利。

    对这些人只是认字的水平,周琅没什么不满,文字本就是工具,这些人就是能够著书立传、写诗作文,对他也没有半分用处。

    他更关心的是:“有谁会算术?”

    竟无一人学过算数,也不知道古人的教育体系为什么设计的这么不合理,通过雇佣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