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节 后乾隆时代局势

    第一百零七节 后乾隆时代局势 (第3/3页)

后,终于发生了夺门事件,此时绿营也不是有意要杀人,但混乱发生后,必然要死人,而且死的多是八旗家眷。八旗兵们高高在上惯了,马上就怒了。围住了绿营,此时周琅在城外已经开始炮击,让城内清军神经高度紧张了起来,也不知道是谁先动的刀子,围绕逃跑必经之地西门,开始了血腥的厮杀。

    城里的軍队光顾着火并了,谁还会抵抗周琅大军的进攻,进城后遇到的最激烈的抵抗,竟然来自于几个文官带领的家丁,至于打死的清军,大多数都是没来得及逃跑或者慌乱之下撞枪口的,另外还误伤了一些趁乱抢掠的暴徒。

    当然这些暴徒并没有勇气报复,反而在周琅稳定了城内秩序之后,许多找上门来,自称天地会兄弟,来跟周琅攀起了关系。

    入城不久之后,周琅内部就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分歧并不在部下之间,反而是周琅和部下之间产生了分歧。

    以王辅茞为代表,集体向周琅进言,要求向福建各地发动全面进攻。

    周琅之前甚至连打福州的计划都没有,他的计划还停留在打通武夷山商道的阶段,跟部下们的观念严重脱节。

    王辅茞是随哈拉尔一起来到福建的,赶上了进逼福州之战。

    王辅茞知道周琅开始进攻漳泉二州之后,异常的兴奋,这意味着周琅开始向陆地发展,意义跟占领凤山县截然不同,在中国文人眼中,陆地的份量始终比岛屿高的多,不管台湾是多大的岛屿,那种孤悬海外的地利形态,就无法让农耕文化民族感到踏实,所以始终有种陆地才是根基,大陆始终代表了正统,岛屿向来都只是海盗的巢穴,不过是穷途末路后的临时避难所而已!

    王辅茞心里的这种偏见,让他对周琅进攻漳泉十分关心,将凤山县政务暂时移交,跟着哈拉尔就来到了厦门。

    不过在周琅夺取了福州之后,王辅茞也并没有直接提出占领全闽的主张,而是提出稳定福州、漳州和泉州三府,然后再图进取。

    让他心思突然改变的是,三天后乾隆明发天下的让位旨意,这未必不是乾隆对天下人心的一次试探,他想试探全国官僚对他退位的态度,如果天下没有任何争议,恐怕乾隆自己都会害怕退位后没有好结果了。结果全国各地,凡是有权力直接上书的官员,纷纷上书请求乾隆留任,满蒙王公也向乾隆表示效忠。

    全天下的官员都很聪明,王辅茞也很聪明,乾隆这么一折腾,王辅茞马上认为,这是一次跟满清争天下的良机,他向周琅提出自己的判断,十分肯定的认为,皇权交替,清廷必然发生政令混乱,且福建刚刚兴了大狱,正是人心不稳之时,此时全力图取福建,进而与满清争天下!

    王辅茞的主张得到了多有部下的支持,因为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谁不想建功立业。

    这让周琅不由得感叹,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千古谜团中,真的未必是赵匡胤本人的策划,大半恐怕都是部下急于立功,赵匡胤半推半就而已。

    只是周琅就不明白了,乾隆为什么非得这时候宣布让位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