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节 消化胜利果实

    第一百一十节 消化胜利果实 (第2/3页)

带,利用险要的关隘阻挡对方,这样虽说做不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夸张程度,可用小股兵力牵制大量清军却是能做到的。

    武夷山自古有八大雄关的说法,守住这些关口,不敢说不会放一个清军入关,但至少能阻挡清军大部队正面进入福建。一个关口布置一千人,配属相应的大炮,相信比古人守关更加容易。

    但武夷山身处福建内陆,要全面占领武夷山脉,就需要控制沿途要道,而现在福建大多数地区,依然是清军占据,尽管他们不堪一击,可要控制跟占领是不一样的,控制就需要分兵把守,防止清军反攻,防止他们破坏交通线,防止他们威胁后勤线路。此时福建的多山地形,反而给周琅造成了麻烦,因为山林太方便敌军藏匿了,让你不得不一路占领,还要一路分兵。

    这样周琅的兵力就有些捉襟见肘。

    一旦控制了武夷山,在陈周全吸引清军主力的情况下,周琅有极大的把握守住福建,然后他才会开始清剿溃兵,争取地方豪强的支持,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然后彻底控制整个福建。

    根据凤山县的经验,有个两三年时间,就足以控制局面,虽然还无法做到让地主实力支持,但却已经可以通过商业手段,从乡村汲取资源了。同时消化了福建的人力物力,将这些资源以现代商业管理模式高效利用起来,才真正有资本跟满清正面抗衡。

    虽然控制整个福建,消化福建的人力物力资源,还是没影的事情,不过目前的胜利果实还是很值得消化的。

    漳州、泉州和福州,作为福建最富庶、最繁华的三座府城,拥有相当的技术资源,虽然手工业比不上广州,可加起来也相差无几,尤其是可以转为军事所用的资源,甚至不输给广州。

    由于海禁的影响,明朝之后中国造船业大退步,可毕竟是一个超大大国,总的生产能力依然很可观,全国船匠加起来,恐怕不会输给英国、荷兰这样的海洋国家,而其中造船能力最强的,就是福建跟广东。

    与广东相比,广东由于有幸保留了一口通商的权力,始终没有停止跟西方技术的交流,虽然受到官府对船只大小的限制,广东船型没有像西方那样不断向更大更重发展,却也吸收了西方技术,发展出来了老闸船这种中西结合的船型;而没有通商便利的福建,造船业一直保持了中国特色,主要生产的还是福建传统的福船,并以此为基础,安装火炮,诞生出了霆船。

    周琅要消化的,当然不是福建的霆船技术,如果他需要霆船,直接照搬就行了,谈不上消化。周琅要消化的是数以万计的造船工匠,他们虽然缺乏建造西方战列舰的技术储备,但造船的一系列技术是掌握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雇佣西方技术人员帮助他们,不难让他们掌握制造技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