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节 远东第一兵工厂(1)

    第一百一十一节 远东第一兵工厂(1) (第2/3页)

单模具。锻造的时候,首先将铁板加热到红热的温度,然后将其锻入沟槽内,然后将一根作为芯棒的经过硬化处理的铁棒放进去,将铁板卷制成闭合的圆筒。芯棒的直径小于实际枪管的直径。

    卷制完成的枪管在枪口的部分铁板的两边有半英寸的重合,重合部位通过锻焊在一起。具体方法是将枪管加热到白热温度,然后用锤子反复的敲打焊缝的位置,击打的动作必须轻快。这个过程必须反复进行,因为每次加热只能完成两三英寸长度焊接。焊接过程中如果发现枪管弯曲,还必须随时利用铁砧上的沟槽进行校正。

    焊接完毕的工序就是钻孔,这个孔不是尾端的引火孔,而是整条枪管的孔径,因为作为模具的铁棒直径比实际的枪管口径要小,因此初步锻造出来的铁管,还不能称之为枪管,要用特制的钻床钻出铁管里边的一层,这样做的好处除了让枪管内径更加光滑外,也是去掉内层铁皮上因为锻造等各种原因形成的瑕疵,让枪管的质量更好。

    钻孔的步骤中国古代学者宋应星就描写过,因为明朝时代引入的火枪技术,其实也是经过日本火铳所引入的西方技术,钻孔用的钻床都是一样,不过很简陋,跟后世的机床完全不同,是一个高高的架子,竖起枪管人工用长钻头来钻,效率很低。

    钻孔的过程很细致,并不是一根钻头钻到底,而是先用小钻头,后用大钻头,一层一层钻掉铁皮,这样可以减小钻孔过程中所需的切削力,过大的切削力会使得钻头或者钻杆折断,导致整个枪管报废。既便如此,钻孔的过程中依旧会发热。发热会导致枪管变形,必须加以控制。控制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枪管上包裹浸水的布并且频繁更换。

    这些细节都写入了规范之中,周琅询问过福州制作鸟銃的清军工匠,他们表示鸟銃的制作工序其实也是这样,是从明朝沿用下来的,只是在制作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各个环节都有所缩略,不是工匠不肯严格制作,而是条件不允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