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节 对付朱珪的武器

    第一百二十节 对付朱珪的武器 (第2/3页)

自然知道朋友的钱来路不正,但却能够容忍现状,说明此人只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能容忍现实的弊病,只是拥有强大的自制力不去同流合污,内心有一套坚定的为人处事原则。

    这套原则让他可以做到不贪腐,却能容忍同僚的贪腐现状,不是那种内心有清廉洁癖,难以与人共事的清高文人。

    这种人物,做官不求财,出淤泥而不染,还能与人友好共事,做事有原则,不会犯错,不会留下把柄,而他又是帝师,还能让皇帝敬重,政治资源无与伦比。

    这样的人,和珅怎能不怕,对方不贪财,不能用钱财拉拢他,对方有原则,不能诱他犯错误,抓不住他的把柄,而且对方的学生现在是皇帝,将来太上皇乾隆一死,和珅怎么可能压得住这种人。

    据说当年和珅就是因为看到朱珪身上的可怕之处,才在朱珪只教导了嘉庆四年之后,就怂恿乾隆把朱珪外放到福建做学政去了。还有传言说,年初嘉庆登基之后,试图把朱珪从广东召回自己身边。

    于是亲自向乾隆提出想要继续学习古体诗和古文,朱珪在古体诗和古文方面颇有造诣,所以希望乾隆将朱珪召回京师。乾隆觉得嘉庆的要求并不过分,于是就答应把朱珪从两广总督任上调回,提升为大学士。

    嘉庆知道后,非常兴奋,立刻给朱珪写贺信。结果这封贺信的内容被和珅获得,和珅担心朱珪与他一直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又是皇上的老师,如将朱珪调回朝中做了大学士,他根本钳制不住。

    于是和珅将书信内容告诉了乾隆,并告诫乾隆说皇帝“欲市恩于师傅”,乾隆就担心皇帝勾结朝臣,会把他这个太上皇架空,立刻就改了主意,不同意将朱珪调回了。

    这个传闻不知道真假,是魏连理从广东官场上得到的消息,而且是出自粤海关衙门,官场总是对一把手的去向充满了各种传闻。

    广州那么多达官显贵,许多都是从小在北京的权贵圈子张大的,他们消息灵通,最重要的是他们跟和珅很熟悉,尤其是粤海关,这个机构简直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