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节 八里桥大战

    第一百三十六节 八里桥大战 (第2/3页)

时期,俱记录,有的士兵会多次装填十几发子弹;一般情况下,二次装填后是不可能炸响的,但偶尔有炸响的,往往就会炸膛。

    其实炸膛的不止这四个倒霉蛋,有几十只火枪都炸膛了,这对于一万人来说,概率相当小,但死了四个人还是很倒霉的,一般情况下,炸膛十发都死不了一个人,因此按照规定,陈小手把这件事必须记录下来,并且交后勤检查軍队步枪质量问题。

    根据陈小手汇报,清军在张家湾到八里桥一带,部署了近五万大军,现在全都回撤到了八里桥,并且挖掘深沟,修筑营垒,看似打算长久抵抗下去。陈小手试图逼迫对方野战,但对方十分谨慎,没有出击。

    第一军休整的也差不多了,周琅让洪九指前往支援,如果有机会则选择迂回。

    菲舍尔也随军同行,他现在不是中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了,而是正式的复国大元帅麾下军事总顾问。

    周琅已经改了自己的旗号,从辅国换成复国,而且去掉了南路两字,这是跟王辅茞认真商议过了,王辅茞认为是时候摆脱跟天地会的联系,这次威逼北京之后,周琅大明将天下皆知,需要让人知道周琅是周琅,天地会是天地会。

    至于自称大元帅,因为称帝还不到时候,朱元璋也是北伐后才称帝的。

    之所以还带着菲舍尔,是因为周琅还是有些担心,自己的軍队虽然一直不断作战,战斗经验堪称丰富,可是这种集团军大会战的经验则没有,所以还是需要菲舍尔这个在印度战场上经历过万人大战的军官,给予一定的建议。

    不过菲舍尔的所有建议,必须通过周琅,如果周琅觉得不合理就不会下令。

    比如菲舍尔建议沿着河道较宽的白河口行进,周琅则选择了北运河,他觉得北运河更容易控制,事实证明他的考虑可能不够周全,清军摧毁了运河上几处水闸,导致到了现在周琅的漕船只能抵达张家湾,往后无法通行了。

    好处是,没有像英军那样选择白河,八里桥不再是一个必争之地,因为运河两边都被周琅的軍队控制着,不存在要过河的问题,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在河面上搭建浮桥,两岸軍队可以通过浮桥相互支援。

    现在陈小手的軍队就在运河左岸,洪九指则在右岸,双双已经进抵八里桥,可八里桥一战还是要打,这里的重要性虽然不大,可是因为地势较高,且八里桥是石桥,清军将这里当成了一个制高点,架设了几十门大炮。

    陈小手充当了进攻八里桥的主力,因为清军主力就在西岸,陈小手正面遇到的是八旗京营火器营,不过只是一半兵力,因为有一半调到湖北打白莲教去了,火器营分内外两营,内外之分,是北京城内外,内营驻扎训练都在城内,外营则在城外,此次遇到的是,是内营。

    这是真正的八旗兵,而且看他们被部署在最前沿的样子,大概是满清军官觉得他们遇到的贼寇,都是鸟枪兵,打算来个王对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