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节 通州大战

    第一百三十七节 通州大战 (第2/3页)

为的什么不允许旗人从事其他行业,并不是主要的,因为就算让他们从事其他行业,也没人愿意去。

    嘉庆后来打算把京师旗人都搬回东北去,称之为京旗移垦,东北有足够的黑土地让这些旗人耕种,人人做地主都不是问题,可就是没人去。乾隆中叶,曾计划迁移京旗三千户到黑龙江省双城县屯垦,磨破了嘴皮子才说动两千户,在此后四年中差不多全跑回了北京,开垦的土地被汉人耕占。

    而且让他们移垦,可不是真叫他们种地去的,而是让他们去做地主的。官府给他们盖房子、置地,甚至提供牲畜、农具、籽种,替他们雇好长工,但他们往北京逃,说白了就是享福享惯了,享废了,哪里都不想去,什么都不想干。

    打仗,比当地主还不如,指望这些人,恐怕指望不上。

    他们之所以一开始踊跃,那是因为一旦出征,有额外的津贴,称为“行粮”,本来以为能拿补贴,改善一下窘迫的生活,谁知道对方是硬茬子,当真敢杀人啊!

    私底下两两聚聚,嘀咕几声,爷们身子金贵,哪能在这里送了名,反正这里离北京近,就是没有盘缠,饿会儿肚子也跑回去了,法不责众,多人意见一致,就瞅准孔子,一猛子跑了。

    周琅大军过了八里桥,继续向通州进发,还不知道这些情况,只是按照自己的步骤在有条不紊的行动。

    到了通州,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通州四门封闭,这很正常,可是城外原来有的一些营垒中,竟然全都被毁了,这就奇怪了,哪有自己砸毁自己营垒的作战方式,把所有人都收进城,放弃所有外围防御,连个呼应都没有,这统兵的会不会打仗啊?

    周琅觉得,就是三国演义的水平,那也该知道什么品字阵之类的不妨,这用一座孤城御敌,是什么战法!

    可既然对方把自己封死了,那没什么好说的,直接进攻吧。

    通州东边靠河,周琅从西方、南方两个方向攻击,给对方留下北方溃逃。

    主力炮兵对付通州这样的县城并不困难,12磅步兵炮有很好的攻坚威力。

    只是需要时间。

    从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才轰开了南边的城墙,马大雷带帅营就是搞攻坚的,他手里是有马兵的,总计三千,是用高昂的代价,从东印度公司手里买来的印度马。其实他们在福建缴获过一批清军战马,发现除了军官的坐骑之外,普通马兵的战马很瘦弱。这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因为满清不是宋朝,不缺少养马的地方。结果通过俘虏的审讯才明白,士兵们都喜欢挑那些瘦弱的马,因为吃的少,可以剩下马粮。

    马大雷这三千印度马组成的马队一直就是训练训练再训练,始终没有用武之地,因为福建的山地不可能给他们提供驰骋的空间,而作为帅营主力,他们也不需要去做哨探之类的工作,就只能训练了。

    装备上,除了装备马枪,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装备的马枪和弯刀,都采用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