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节 西进还是南征

    第一百四十八节 西进还是南征 (第2/3页)

   不过王辅茞更倾向于拿下广东,这样可以避开清军在湖北一带的兵锋,反正守着福建,地理位置有优势,清军想从江西打进来,难如登天,一旦攻取江西,则将面对开阔地带的清军打击;攻打广东就没有这些顾虑了,广东跟福建一样,地理位置也相对独立。北方的梅岭、韶关等关卡一封,江西和湖南进出广东就很困难了。

    只有一个广西水路相连,不但不用担心广西的反攻,反倒是下一步很容易就能拿下广西,到时候闽粤桂三省连为一体,坐山观虎斗看清军和天地会、白莲教的争斗在做决定也好,连横合纵天地会、白莲教甚至清廷,己方都占据了主动。

    王辅茞讲的很有道理,显然这件事是经过他深思熟虑过的,甚至不是一个人的意识,而是群策群力,由他的幕府一起讨论出来的成果;周琅听的也很心动,福建已经彻底稳定,哪怕是在周琅提出苛刻的条件下,大地主们也开始踊跃的将子弟送入周琅麾下。文官宁愿从吏员做起,武官愿意从基层做起,因为周琅纵掠北京城实在是把他们震撼到了。周琅不是一个对他们很客气,愿意俯身拉拢他们的君王人选,可周琅是最强势的君王人选,跟对人,不是跟那个对你好的,而是跟那个能笑道最后的。诸葛亮这样的雄才,投靠了刘备,也只能偏安于蜀中。

    站队,首先讲究的是站对,一旦站错了,也就没有一旦了。

    所以,小吏员就小吏员,小军官就小军官,趁着周琅现在大势初成,依然需要大把人才辅佐的时候跟他,总比他当皇帝以后在去挤科举的独木船来的轻巧。

    至此,周琅终于把福建的地主乡绅阶层收服了,靠的不是俯身低就,靠的是惶惶大势。

    有了福建读书人的支持,周琅也就有能力开辟新的版图,其实他去北京就是去借势,借来这股势,目的就是扩张,威势这种东西,你必须在冉冉高升的时候趁势而起,一旦错过机会,哪怕付出千倍百倍的努力,都追不上了。

    现在周琅气势正盛,正是扩张的好时机,现在不管是打哪里,估计都会比较容易。好比洪秀全北伐西征之时,气势如虹,偏师也能打到天津去,可主力蜗居南京,这股势马上就隐伏了,之后一直被清军压着打,缠着打,虽然一次一次打胜仗,可就是摆脱不了这个泥坑。

    周琅肯定是要乘势而起的,那么但阿里是一个问题。

    打江西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选择,打下了江西,可就跟清军势力直接接触,一旦如此,清军肯定马上调转枪口,将周琅当成心腹大敌,那么天地会势力,和白莲教势力,反而会借这个空当崛起,到时候陈周全占了江南,天地会占了川陕,周琅却被清军拖在江西,还是只能以福建省为基地,来跟这些势力竞逐。

    但周琅很顾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打下广东容易,恢复广东的秩序得多久。广东的铁对现在的周琅来说,具有战略意义,周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