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节 学不走的产品

    第两百一十节 学不走的产品 (第2/3页)

花,这种彩棉棉种据说原产于墨西哥,但中国人将彩棉培育成了适应中国江南环境,并可以市场化种植的品种。

    明朝中期嘉靖年间《常熟县志》记载,“棉花,有白、紫二种,种宜高垄,西北乡人岁计赖焉”,当时常熟县西北乡的百姓就开始依靠种植白色和紫色棉花为生了。到了明朝晚期的万历年间,《嘉靖县志》记载,“近时民间多衣紫花布,无间老幼”,此时松江府嘉靖县一带的人穿紫色棉花纺织的布料就已经老幼无间了,普通人能够穿的起,这至少说明紫色棉花的种植已经很普及,价格很实惠了。明末著名文人陈继儒编纂的《松江府志》记载,“独紫花布以紫花为之,不加染工”,紫花布不但不褪色,其实根本就不用染。

    因为棉花本身的天然颜色,所以当然就不可能褪色了,就好比白色棉花纺织的白布,不可能洗成红色一样,紫色棉花纺织的紫花布也就不可能洗成白色了。

    但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时代开始,紫花布慢慢退出了中国市场,陈继儒同时代的文人记载,“犹记少时多见人以紫花布为衣,今已绝无,即衣之,群相嗤以鄙”,此时紫花布已经不是老少相间的时尚品了,谁穿还会被鄙视。但同时“紫花布,价倍于常布”,价格很昂贵,说明变得稀缺了,慢慢退出了市场。

    到了清代,当地记载中,棉花种植出现了小白花、红花和小青花等种类,而紫花则“织成布色紫,较贵于本色布,商皆珍之。以其歉收,种者绝少”。嘉庆年间记载,上海县法华镇,除纺织本色布外,还纺织“紫花布,专行闽广”,此时本地消费者已经不使用这种布料,专门用于出口了,而用于出口的永远不可能跟本地消费相比,导致产量下降,种植户减少。

    由于中国人规模化种植彩色棉花,导致中国布料有相当的优势,而且穿着舒适,法国十分流行用南京布做衣服,南京布在法国上层社会中十分流行,许多文学名著,比如《匹克威克外传》、《包法利夫人》、《大卫科波菲尔》、《基督山伯爵》中,主角都穿着南京布制成的衣服裤子等。而法国是欧洲的时尚文化中心,法国人流行什么,其他国家都跟着效仿,所以南京布长久不衰。

    中国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仿冒。西方人流行南京布之后,中国商人向西方人推销的所有布料,都打着南京布的牌子。导致后世中国人甚至都弄不清楚,南京布到底是哪一种布料。

    西方各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口的中国布料也不尽相同,因为南京布完全是西方人的叫法,所以他们对南京布的描述,影响了中国人对历史上畅销出口产品种类的研究。

    比如俄国人描述的南京布有蓝色的,浅蓝色的,天蓝色、铁灰色、樱桃色等等。而中国人不可能培育出这么多复杂的彩色棉花,实际上俄国人买的南京布,就是普通的印染布料,俄国人描述说,中国布是彼得时代末期的一种中国土布,多染成蓝色,价格比较便宜。

    经济比较落后的俄国人追求的是便宜,多染成蓝色,是因为靛蓝是最廉价的植物染料。俄国人也常称做南京小土布。

    其实还是经济条件较好的英国人记录比较可靠,尤其是前些年马嘎尔尼来华的时候,经过松江府对此进行了调查。

    马嘎尔尼记述道:“这里应该指出,因价格便宜、穿着舒适和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