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节 强大还需要证明

    第两百四十三节 强大还需要证明 (第2/3页)

如克拉斯诺亚尔斯克、托木斯克、鄂木斯克等必经之地,至于周边的俄国堡垒,直接摧毁。一直攻击到托博尔斯克,这样就跟伊犁地区的额尔齐斯河、哈萨克的伊希姆河贯通起来。不但可以得到张库大道运输的物资给养,伊犁地区的物资给养也可以得到。

    打到托博尔斯克也就是终点了,不远就是秋明要塞,俄国人驻扎了重兵,而且时间也到了秋季,储备过冬的物资才是最重要的。

    西伯利亚最难挨的,还是冬天,俄国人到这里都受不了,更何况比俄国人更不抗冻的中国人呢。

    所以前线虽然攻击到了托博尔斯克,可是大多数人赶在冬季到来前要南撤到伊犁地区窝冬,来年在沿着这条河打回来。留下坚守的部队,是内地军官指挥的外蒙、青藏地区的蒙藏兵,这些边疆地区的百姓,也很抗冻。

    经过一个春夏的军事行动,各种补给渠道也都理顺了。

    晋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最熟悉外蒙道路的晋商,一开始軍队聘请那些老骆驼客当向导,帮忙运输物资。后来干脆将粮食、服装等物资委托给晋商运输,軍队只负责最重要的武器弹药的补给运输,大大降低了軍队管理物流的压力。

    晋商的运输管理能力,在长达上百年的中俄贸易中早就锻炼出来,他们拥有组织上万头骆驼组成商队的能力,现在骆驼换成了马拉的大车,管理上并不存在不能克服的难度。

    内地则是大运河,海路都走,从江南和闽广一带的资源,通过海陆抵达天津,然后走张家口进入外蒙,或者走京杭大运河直接到北京,然后还是走张家口进入外蒙。两条大干线的运输能力毋庸置疑,光是大运河就足以支撑北京百万人口的日常物资供应,更何况还有一个运力更足的海路呢。

    只是所有物资都从张家口集中,让这个内陆关口变得极为繁忙,大大加快了这里的发展速度,战争有时候也会促进发展。

    伊犁后勤基地的恢复也很顺利,嘉庆已经丧失掉了逐鹿中原的雄心壮志,退守浩罕汗国故地,是他几年前就准备的后路。为此甚至将从中国吸引来的大多数汉人放在了费尔干纳盆地开垦,就是为了将来迁移做准备。

    于是嘉庆很配合的让中国軍队接手了伊犁的兵工厂,并且让他的工匠继续在这里工作,当然这些人最终是要带走的,是在中国答应不会扣留这些工匠的条件下,嘉庆才同意他们留下来工作。

    之后利用这些工匠,不但很快稳定了火药的生产,而且从内地抽调熟练工匠,增添机器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打造步枪、大炮的工厂也没浪费,改为为前线损坏武器提供维修的车间。

    至于嘉庆本人,第一时间退守浩罕城,他要在中国人反悔之前,把他的旧部都迁移到费尔干纳盆地中来。

    根据与中国的协议,名义上是自愿跟他走的人,他可以带走。可事实上,嘉庆要把能带走的人都带走。哈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