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三节 还需要坚持一年

    第两百五十三节 还需要坚持一年 (第2/3页)

,胸前佩带各色勋章,一边举杯痛饮,庆祝太平,把和谈变成了盛大的舞会。沙皇也喜欢这种盛大的舞会,也享拿破仑的前妻约瑟芬对他投怀送抱。

    可他不能放着自己的祖国被帝国侵略,一直待在欧洲不走,否则容易给人造成皇帝不顾自己的国家,只想着自己享乐的口实,所以战争结束之后,他就匆匆带着主力离开,只留了少量兵力显示存在,然后派代表留在这里进行善后。

    可各国代表为战利品的分配争吵不休,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俄国想占领波兰的全部,它要求把拿破仑时期的华沙大公国和俄属波兰合并起来,建立一个王国,由沙皇统治。

    普鲁士支持俄国的要求,并要求合并全部萨克森领土,以补偿它让给俄国原属普鲁士的波兰领土。

    英国和奥地利坚决反对。英国不愿俄国过于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过于靠近欧洲。

    奥地利不愿将加里西亚、克拉科夫和维斯瓦河一线让给俄国,也不愿普鲁士因合并萨克森而更加强大。

    维也纳会议上很快形成了两个对立阵营,俄普为一方,英奥为另一方。反倒是原本任人宰割的法国,却开始获得了有利的地位,双方都开始拉拢法国。

    法国代表塔列兰权衡利弊,决定加入英奥一方。

    沙皇收到消息,英国已经促成了一个针对俄国和普鲁士的外交同盟,奥地利的梅特涅和法国的塔列兰都同意加入同盟,各国答应出兵15万。

    刚刚答应拿破仑之后,反法联盟就事实上解散了。

    沙皇对中国开始越来越不满,不断催促他的士兵在隆冬天气发动进攻,莫斯科太远,不得不就地征粮,农奴过冬的口粮都被他搜掠一空,结果在他的国土上,竟然开始出现反对他的游击队。

    中国人大力招揽这些反叛分子,给他们提供粮食和武器,结果中国人躲在城里过冬,俄国人的正规军和游击队在冰天雪地里大胜打死。

    其实俄国也跟拿破仑的帝国一样,只需要一根手指轻轻一推就会倒塌,因为俄国的经济基础比法国都弱,法国人都坚持不住了,更何况俄国。

    眼见情况越来越不利,沙皇接受了库图佐夫的建议,暂时将主力火车,一部分撤往萨马拉、一部分撤往奥伦堡休整,等待春季之后在采取行动。

    萨马拉人口虽然不足一万(1851年才1.5万人口),但位于伏尔加河岸边,附近都是农业区,物资补给方便,奥伦堡也是一样,位于乌拉尔河畔,这里一直就是进出草原的要道,当年叶尔马克征服西伯利亚就是从奥伦堡出发,现将軍队后撤到方便给养的城镇休整,远比进驻乌法和彼尔姆郊外挨冻受饿要好。

    就这样俄国人第一次被外敌在冬季逼退了,更过分的是,俄军退了,敌军竟然敢追击!

    当然,这些人以骚扰和偷袭为主,目的是给撤退中的大军制造麻烦,可如果大军乱了,恐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