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节 中英双强

    第两百六十节 中英双强 (第2/3页)

    英国市场的统一几乎就是在这一代人完成的,他们感受很深。他们是通过运河网来打造一个全国市场的,运河的开凿使各条水路与中心城市连接起来,大大促进了水路运输的发展;1759年以前,英国还没有一条运河和人工水道,1761年的开凿完成的从沃尔斯得到曼彻斯特的运河是英国第一条重要的运河,他的建成使曼彻斯特的煤价下降了一半。此后英国又开凿了许多条运河,形成了较为发达的水上运输网。到18世纪末,英国人自豪的感叹,“一直是如此狭窄和割裂的国内市场,终于要毫无阻碍的彼此连通起来了。”

    英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市场,让他们在跟荷兰人的商业竞争中渐渐开始领先,可是中国的大市场更加庞大。

    中国人在一千年前就修建了大运河,现在虽然海运开始繁盛起来,可是大运河并没有废弛,反而继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在没有铁路之前,运河依然是最便捷和廉价的运输工具。

    大运河将江南和北方沿海省份的内陆都沟通起来,但是运河两岸的市场规模,就比英国整个国家更大,因为覆盖的人群是以千万计算,甚至是上亿的。而英国整个国家的人口,也不过一千来万,比法国的一半多一些。

    中国还有密集的天然河流网络,珠三角的河流是世界级的水运条件,珠江三角洲各个府县几乎都能通过水道沟通,甚至珠江直接可以通航到广西内陆。这样又是长达上千公里的河运通道。

    比珠江三角洲更优越的是,中国国土中央,竟然就有一条通往内陆深处的长江,这条长江将内陆的四川都能连接起来,中国政府雇佣法国人在四川建立了许多蒸汽动力的卷闸机,取代了过去的纤夫,大大提高了通航条件,而且炸开礁石,现在五百吨的货船直接可以进入四川停靠。

    几乎驶入任何一条大河,都可以发现,这里的市场前景比整个英国都更大。

    借助这些廉价的天然和人工河道,废除了各种关卡之后,中国市场的扩张非常快,他们的税收在战争期间就已经超过英国,现在几乎达到了英国的两倍,这还是他们所说的轻徭薄赋的所谓仁政政策下的结果,如果他们执行跟英国一样的税率,真的无法想像他们的财政会有多么恐怖的规模,他们能支持多么庞大的舰队,这样的国家让人感到窒息。

    同样借助渐渐打开的庞大市场,中国的工业发展非常迅速,棉纺织业的规模一直就比英国要大,这几年还在飞速扩张,他们本就有一个让人嫉妒的国内市场,却还要在全世界更英国争夺市场,真的让人很愤怒。

    可是中国市场正在变成英国最大的市场之一,这又让英国人心生渴望,趁着中国人的毛纺织工业还没有发展起来,迅速抢占中国市场,这已经在上下议院讨论过好几次了,只是英国紧张的财政,让议员们对补贴出口一直很犹豫,连窗户都征税了,怎么还能给呢绒行业减税,这会惹来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